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需从休息与环境、饮食营养、病情监测、用药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护理,保证充足休息与舒适环境,提供营养均衡食物,观察症状、神经系统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要规范用药并关注其不良反应。
一、休息与环境
1.充足休息: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需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人每天应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需相应延长,比如儿童可能需要10-12小时。休息可帮助身体恢复体力,降低机体的消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2.环境要求:居住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0-22℃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患者休息,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利于病情稳定。
二、饮食营养
1.营养均衡:患者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如每100克瘦肉中约含有20克左右的蛋白质,能够为身体提供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物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像橙子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橙子约含33毫克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矿物质方面,牛奶是钙的良好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可补充机体所需的钙元素,维持骨骼等正常功能。
2.合理进食: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对于意识清醒但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进食时要缓慢,避免呛咳。如果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等情况,可将食物制成糊状等容易吞咽的形式。
三、病情监测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头痛、呕吐等症状变化。体温方面,要定期测量体温,如每4小时测量一次,若体温超过38.5℃,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头痛的程度、性质等变化也需关注,若头痛加剧或出现新的头痛特点,可能提示病情变化;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状等也应留意,如呕吐频繁且呕吐物为咖啡色,可能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2.神经系统体征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等神经系统体征。意识状态可通过GCS评分等方式进行评估,瞳孔要观察大小、对光反射等情况,肢体活动要查看是否有瘫痪、肌力减退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
四、用药方面
1.规范用药: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通常需要联合使用,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这些药物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用药原则。患者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2.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密切观察抗结核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异烟肼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脚麻木等;利福平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等;乙胺丁醇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等。若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日常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营养的供给,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不足会影响病情恢复和生长发育。同时,儿童用药需要更加谨慎,要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且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反应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不易被察觉。
2.老年患者: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护理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糖等,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在休息、用药等方面要更加关注其耐受性,如用药后要观察是否有更明显的不适等。
3.孕妇患者:孕妇患结核性脑膜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在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如通过超声检查等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