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咽部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病程一般在3周内,由病毒、细菌感染或环境因素引发,起病急,有相关全身及局部症状,主要对症或针对细菌感染治疗;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常超3个月,由多种局部和全身因素引起,症状相对较轻,以去除病因和局部治疗为主,二者在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需准确区分并针对性处理。
一、定义与病程时长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病程一般在3周以内。常因病毒、细菌感染引发,也可由环境因素(如高温、粉尘、烟雾等)刺激导致。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较长,常超过3个月,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病变分泌物刺激、长期吸烟饮酒、不良用声等多种因素引起。
二、症状表现
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隆起等。
慢性咽炎:症状相对较轻,常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可伴有轻微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常无明显分泌物咳出。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或咽侧索肥厚等。
三、病因差异
急性咽炎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见,细菌感染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多见。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受到病毒和细菌感染引发急性咽炎。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如工作场所存在大量化学物质、粉尘等,或生活环境中有高温、烟雾等刺激,容易诱发急性咽炎。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咽部黏膜,增加急性咽炎的发病风险。
慢性咽炎
局部因素:鼻腔、鼻窦的炎症,如鼻窦炎患者,炎性分泌物倒流至咽部,长期刺激咽部黏膜,可引发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炎症蔓延至咽部,也可导致慢性咽炎。
全身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等,可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咽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慢性咽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全身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更容易因全身因素诱发慢性咽炎。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年轻人若长期存在这些情况,也容易导致慢性咽炎的发生。
四、诊断方法
急性咽炎: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如急性起病的咽部疼痛、灼热等,结合咽部检查可见的黏膜充血、肿胀等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培养,明确病原体类型。
慢性咽炎: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病程较长)、症状(咽部各种不适感)以及咽部检查所见的黏膜慢性充血、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进行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咽部肿瘤等,可通过喉镜等检查进行鉴别。
五、治疗原则
急性咽炎
病毒感染:一般进行对症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缓解症状,如蓝芩口服液等。
细菌感染: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儿童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慢性咽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鼻腔、鼻窦疾病,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全身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则要注意调整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保持口腔咽部清洁;也可局部含服含片,如碘喉片等,缓解咽部不适症状。
总之,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在定义、病程、症状、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在临床诊治中需准确区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