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引起分幼虫期和成虫期致病表现幼虫期致肺部炎症反应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及过敏等全身表现成虫期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等、过敏症状及胆道蛔虫症、肠梗阻等并发症表现不同人群感染后症状表现有差异。
蛔虫病是由似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其症状和表现因蛔虫寄生的部位和感染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可分为幼虫期致病相关表现和成虫期致病相关表现:
幼虫期致病相关表现
肺部症状:当蛔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一般在感染后1-2周左右出现,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偶带血丝,可伴有胸痛、发热等症状,体温多为低热,一般在38℃左右。严重感染时,幼虫可大量移行至肺部,导致过敏性肺炎,即Loffler综合征,表现为剧烈咳嗽、哮喘样发作、呼吸困难、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等,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有浸润性病变,病灶常呈游走性。例如,有研究资料显示,部分蛔虫幼虫移行至肺部的患者会出现上述较为典型的肺部症状及X线表现。
其他表现:幼虫在移行过程中作为异体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荨麻疹等皮疹。同时,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幼虫在体内移行消耗能量且引起免疫反应等综合因素导致。
成虫期致病相关表现
消化道症状
腹痛:是成虫期蛔虫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位于脐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无明显规律,可自行缓解。这是由于蛔虫在肠道内蠕动时刺激肠黏膜,引起肠管痉挛所致。例如,儿童患者常因蛔虫在肠道内活动引起脐周反复疼痛。
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蛔虫寄生在肠道内,可掠夺人体营养,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比如,有的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部分患者会发生呕吐,呕吐物中有时可看到蛔虫;在肠道功能方面,有的表现为腹泻,大便中可能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有的则表现为便秘。
过敏症状:成虫的代谢产物或虫体分解产物可作为过敏原,引起宿主过敏反应,如皮肤出现荨麻疹、瘙痒,眼部出现结膜充血、流泪等症状。这是因为蛔虫的相关物质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
并发症相关表现
胆道蛔虫症:是蛔虫病最常见的并发症。蛔虫具有钻孔习性,当肠道环境发生改变(如发热、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时,蛔虫可窜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患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或右上腹剧烈绞痛,疼痛极为剧烈,呈阵发性,患者辗转不安、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有时可见蛔虫。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肠梗阻:多见于儿童。大量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堵塞肠道,引起肠梗阻。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可见肠型,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随后可转为减弱或消失。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
其他并发症:蛔虫还可钻入阑尾引起阑尾炎,钻入肝脏等其他器官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等,但相对较少见。例如,钻入阑尾时,患者会出现右下腹疼痛等阑尾炎的典型表现。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蛔虫病后的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感染蛔虫,且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引起的肺部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而成虫期引起的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也较为常见。女性在感染蛔虫后,症状表现与男性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由于身体机能的变化,可能对蛔虫感染的耐受性等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不注意饮食卫生、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的人群,感染蛔虫病的几率更高,症状可能也相对更明显。有肠道基础疾病等病史的人群,感染蛔虫后可能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因为其肠道环境等已存在一定异常,更利于蛔虫的寄生和活动引发相关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