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包括腹股沟疝和脐疝等,腹股沟疝开放手术在腹股沟区域做切口、腹腔镜手术在腹部打3-4个小孔,脐疝在脐部开刀;开放手术技术成熟、费用低但切口大等,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等;术前要避免患儿腹压增加等,术后要做好一般护理、防止腹压增加、限制活动,需综合多因素选手术方式并重视护理助患儿康复。
腹股沟疝:
开放手术开刀部位:通常选择腹股沟区域。一般是在腹股沟韧带上方,根据疝囊的位置做一个斜切口。对于男孩的腹股沟疝,切口位置可能更靠近阴囊方向相关区域;女孩则相对不同,但总体是在腹股沟区域寻找疝囊进行处理。手术是将疝囊高位结扎,关闭腹腔内疝环口。
腹腔镜手术开刀部位:需要在腹部打3-4个小孔。通常在脐部打一个观察孔,直径约0.5-1cm,另外在双侧下腹部各打一个操作孔,直径约0.3-0.5cm。通过腹腔镜器械进行疝囊高位结扎,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恢复快,美观性好,尤其适用于双侧疝气或者复发性疝气等情况。
脐疝:开刀部位是在脐部。一般是沿脐部周围做一个圆形或者梭形切口,分离出疝囊后进行高位结扎,然后缝合脐部组织。对于较小的脐疝,也有采用保守治疗的情况,但如果脐疝较大或者发生嵌顿等情况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部位就是脐部区域。
不同手术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情况
开放手术:
优点:技术相对成熟,对于一些简单的疝气情况手术操作相对直接,费用相对较低。
缺点:切口相对腹腔镜手术稍大,术后疼痛可能相对明显一些,恢复时间相对稍长,美观性不如腹腔镜手术。
适用情况: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疝气比较简单,没有复杂合并症的小儿疝气患者可以选择开放手术,尤其是基层医疗条件下,开放手术是常用的方式。
腹腔镜手术:
优点: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部切口小,美观性好,对于双侧疝气可以同时处理,还能发现一些隐性的疝气情况。
缺点:手术需要特殊的腹腔镜设备和器械,费用相对较高,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适用情况:适用于双侧疝气、复发性疝气、怀疑有隐匿性疝气的患儿等情况,尤其是对于年龄稍大或者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儿,腹腔镜手术更具优势。
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术前注意事项:
对于腹股沟疝患儿:要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可能会导致疝气嵌顿。如果发生疝气嵌顿(表现为疝气部位肿块不能回纳,伴有哭闹、腹痛等),要及时就医,不能延误,以免发生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女孩疝气,也要同样注意避免腹压增加情况,并且要告知医生患儿的性别等情况,因为女孩疝气有其自身特点,可能存在卵巢等组织疝入疝囊的情况。
对于脐疝患儿:要保持脐部清洁,避免感染。如果脐部有炎症等情况要先进行处理,待炎症控制后再考虑手术。同时要观察脐疝有无嵌顿情况,一旦发现脐部肿块不能回纳等异常要及时就医。
术后注意事项:
一般护理:术后要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要密切观察患儿伤口情况,有无渗血、渗液等。对于腹腔镜手术的患儿,要观察腹部穿刺孔有无红肿、渗液等。
防止腹压增加:要避免患儿哭闹、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可以给患儿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如果患儿有咳嗽要及时进行止咳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拍背等方式帮助患儿咳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但要注意药物选择要适合小儿。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例如有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术后更要密切关注患儿整体情况,因为腹压增加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等。
活动限制:术后短期内要限制患儿剧烈活动,一般建议1-2周内避免剧烈跑跳等活动,但是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安静活动,如在床上玩耍等,以利于伤口恢复。
小儿疝气开刀部位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手术前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患儿顺利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