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过季节仍不好可能与非季节性过敏原持续暴露、自身免疫状态及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等有关,需通过过敏原检测和鼻内镜检查诊断,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免疫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疾病特点与可能原因
过敏性鼻炎过了季节还不好,可能涉及非季节性过敏原持续暴露。例如室内的尘螨、霉菌等,尘螨在全年均可存在,若家居环境清洁不到位,尘螨持续刺激鼻腔黏膜,就会导致鼻炎症状迁延不愈;霉菌也可在潮湿环境中滋生,长期接触会引发类似情况。另外,个体自身的免疫状态、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等也可能影响病情,比如一些患者鼻腔存在鼻中隔偏曲等结构问题,会影响鼻腔通气和过敏原的清除,使得炎症难以消退。
二、就医检查与诊断
1.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通过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内就会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提示对相应过敏原过敏。这种检测方法对于尘螨、花粉等常见过敏原检测较为快捷,但需要注意皮肤感染等情况可能影响结果。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水平,能辅助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不受皮肤状态影响,但检测时间相对较长。
2.鼻内镜检查:可以直观观察鼻腔黏膜的情况,如是否存在充血、水肿、息肉样变等,还能查看鼻腔结构有无异常,比如是否有鼻息肉、鼻甲肥大等,有助于明确鼻腔局部的病变状况。
三、治疗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尘螨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用高温水洗烫床上用品,使用防尘螨的床罩、被套等,保持室内相对湿度低于60%,减少尘螨滋生;对于霉菌过敏的患者,要保持室内干燥,及时清理潮湿的角落,避免在阴暗潮湿处放置物品。
2.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但长期使用需注意可能的局部不良反应,如鼻黏膜干燥等,儿童使用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抗组胺药:包括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口服抗组胺药,以及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等鼻用抗组胺药,可迅速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员等需要保持警觉的人群使用时需注意。
3.免疫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该治疗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且疗程较长。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过敏性鼻炎过了季节还不好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在选择鼻用糖皮质激素时,要选用儿童专用的剂型,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让儿童接触过多刺激性气体等。例如,儿童鼻腔黏膜较为娇嫩,不当使用药物可能会对鼻腔造成损伤。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抗组胺药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进行过敏原避免措施时,要考虑老年患者的行动能力等,帮助其做好家居环境的清洁等工作,如协助老年患者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过敏性鼻炎患者过了季节还不好时,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应尽量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如果必须使用药物,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且需在妇产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使用,因为许多药物在妊娠期的安全性尚未完全明确,要充分权衡药物治疗的收益和对胎儿可能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