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具有癌变潜能的子宫内膜病理状态,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等,通过子宫内膜活检、影像学检查诊断,可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治疗后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一种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属于子宫内膜增生的一种类型,具有一定的癌变潜能。它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出现不典型的细胞增生,细胞形态和结构异常,但尚未达到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高。
二、发病因素
1.雌激素长期刺激:
年龄因素:多见于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以及年轻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等。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排卵不规则,雌激素相对增多,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年轻无排卵者因持续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易发生不典型增生。
生活方式: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等,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例如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美容养颜保健品,可能导致雌激素在体内蓄积,刺激子宫内膜过度增生。
2.其他因素:
肥胖:肥胖女性脂肪组织较多,脂肪细胞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研究表明,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风险比正常体重女性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可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增加,进而转化为雌激素,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加不典型增生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部分高血压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可能存在紊乱,影响雌激素的代谢等,间接导致子宫内膜受雌激素长期刺激。
三、临床表现
1.异常子宫出血:
年龄差异:围绝经期女性多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年轻患者除了月经紊乱外,还可能出现闭经后大量阴道流血等情况。例如一位45岁围绝经期女性,原本规律的月经变为2-3个月来一次,经期长达10余天,经量较前明显增多。
2.其他:
由于长期雌激素刺激,患者可能伴有不孕等情况,因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会影响受精卵着床等。
四、诊断方法
1.子宫内膜活检:
取材方法:通常采用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钳取活检等方法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诊断性刮宫时要注意全面搔刮宫腔,以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
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显微镜下观察子宫内膜腺体的形态、细胞异型性等。不典型增生的腺体表现为腺体结构复杂,细胞出现异型性,如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细胞极性紊乱等,但无间质浸润。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等。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出现子宫内膜增厚等情况,但B超检查不能确诊,只是辅助诊断手段。例如B超显示子宫内膜厚度超过10mm,且回声不均匀等。
五、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1.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等,可采用孕激素治疗。孕激素通过抑制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促使子宫内膜向正常方向转化。常用药物有甲地孕酮、甲羟孕酮等。
手术治疗:对于无生育要求、年龄较大、病变范围广泛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变化及排卵情况等。治疗期间要定期进行子宫内膜活检,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以利于病情恢复和提高生育几率。例如建议患者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等,同时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手术治疗后要注意术后康复,关注身体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或其他异常情况。同时要关注心理状态,由于疾病可能带来的身体变化等,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