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可通过规范治疗较好控制但难完全根治,常见治疗方式有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免疫治疗;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婴幼儿期重局部用药等,学龄前期可辅助呼吸训练等,学龄期可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生活方式对其有影响,饮食上要避免明确食物过敏原等,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等,多数小儿经规范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常见治疗方式及原理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原理:小儿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免疫反应,所以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首要的治疗措施。例如,尘螨是常见过敏原,要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晒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床品等;花粉过敏的小儿,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花粉浓度高的时段。不同年龄小儿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婴幼儿可能对食物过敏原更敏感,如牛奶、鸡蛋等,较大儿童可能对吸入性过敏原更敏感。
2.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可以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要注意根据小儿年龄和病情合理使用,低龄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操作。
抗组胺药:分为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能快速缓解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比如氯雷他定糖浆等,不同年龄小儿有相应的剂型和剂量要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改善鼻塞等症状,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
3.免疫治疗
原理: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小儿情况后实施,一般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小儿,且治疗过程需要密切监测。
二、不同年龄小儿的特点及应对
1.婴幼儿期(0-3岁)
婴幼儿过敏性鼻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反复揉鼻、鼻塞、咳嗽等。由于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局部用药,如生理盐水鼻喷雾剂清洗鼻腔,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分泌物,缓解鼻塞症状,且相对安全。同时,要注意观察可能的食物过敏原,排查并避免接触。
2.学龄前期(3-6岁)
此阶段小儿能表达自身不适,可更明确地描述症状。治疗上除了上述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外,可开始进行简单的呼吸训练等辅助措施,帮助改善鼻腔通气。同时,要注意教育小儿避免用手直接揉鼻等不良习惯,防止加重鼻黏膜损伤。
3.学龄期(6岁以上)
学龄期小儿身体各系统逐渐发育完善,治疗方案相对更灵活。在药物选择上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药物种类或调整剂量,但仍需遵循用药规范。此外,要鼓励小儿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过敏性鼻炎的控制有一定帮助,但运动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环境,如雾霾天或花粉季避免户外剧烈运动。
三、生活方式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及调整
1.饮食方面
对于明确食物过敏原的小儿,严格避免食用相关食物是关键。如对牛奶过敏的小儿,需替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等。对于非过敏相关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不同年龄小儿饮食特点不同,婴幼儿期以奶类和辅食为主,学龄期小儿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
2.居住环境方面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居环境,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左右,可抑制尘螨等过敏原的生长。对于花粉过敏的小儿,在花粉季节可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花粉颗粒。不同年龄小儿居住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婴幼儿期要特别注意床品、玩具等的清洁,避免毛绒玩具等容易积聚灰尘和过敏原的物品。
小儿过敏性鼻炎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多数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虽然难以完全根治,但通过积极干预能很好地管理病情,让小儿正常生活、学习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