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有遗传致特应性体质及免疫系统异常,外部因素包括接触过敏原、刺激物及微生物感染,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也有影响,如不同年龄发病情况不同、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不良生活方式等可影响发病或病情。
免疫系统异常:机体的免疫失衡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占优势时,会引起过度的体液免疫反应,导致IgE等抗体产生增多,促进湿疹的炎症发展。此外,调节性T细胞(Treg)功能异常,其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不能有效地抑制免疫反应,也会使得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从而促使慢性湿疹的形成和迁延不愈。
外部因素
过敏原接触:接触性过敏原是诱发慢性湿疹的常见外部因素。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包括蒿草、豚草等)、尘螨、真菌孢子等,皮肤接触性过敏原如某些金属(镍、铬等)、化妆品、橡胶制品、某些植物(如漆树)等,食入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当机体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湿疹表现,若反复接触过敏原,炎症迁延不愈则发展为慢性湿疹。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群,长期处于有尘螨的环境中,皮肤会反复受到刺激,逐渐演变成慢性湿疹。
刺激物刺激:多种物理和化学刺激物可诱发或加重慢性湿疹。物理刺激包括摩擦、搔抓、日晒等,长期的摩擦和搔抓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进一步损伤皮肤屏障,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其他刺激和病原体的侵袭;强烈的日晒可能导致皮肤晒伤,引发炎症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慢性湿疹。化学刺激物如肥皂、清洁剂、某些有机溶剂、强酸强碱等,这些物质会直接损伤皮肤的角质层,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起皮肤炎症,长期接触会导致慢性湿疹的发生。例如,经常接触洗涤剂的家庭主妇,手部皮肤容易受到刺激,患慢性手部湿疹的风险较高。
微生物感染: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与慢性湿疹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一方面,这些微生物可定植在湿疹皮损处,引发免疫反应,加重炎症;另一方面,微生物感染会破坏皮肤屏障,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慢性湿疹难以治愈。研究发现,慢性湿疹患者皮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细菌产生的一些毒素等物质会进一步刺激皮肤,促使炎症持续存在。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年龄:不同年龄段慢性湿疹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婴儿期慢性湿疹多与特应性体质有关,可能与婴儿皮肤屏障尚未发育完善,以及接触过敏原等因素相关;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慢性湿疹可能与接触学校环境中的过敏原、刺激物,以及自身免疫调节尚未完全成熟等有关;成年人慢性湿疹则可能与工作环境中的接触物、生活压力等因素相关;老年人慢性湿疹可能与皮肤老化、屏障功能减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有关。例如,婴儿慢性湿疹好发于头面部,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等;老年人慢性湿疹常发生在四肢伸侧等部位,皮肤干燥、肥厚、苔藓样变较为明显。
性别:一般来说,慢性湿疹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无明显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可能有一定表现差异。例如,在儿童期,男女慢性湿疹的发病情况相对均衡;而在成年女性中,由于化妆品、护肤品使用较多,接触相关过敏原或刺激物的机会可能相对较多,患慢性湿疹的风险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总体差异不显著。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增加慢性湿疹的发病风险或加重病情。例如,长期压力大的人群,体内皮质醇等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影响免疫调节,使得皮肤炎症更容易持续存在。此外,过度清洁皮肤,尤其是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剂,会破坏皮肤正常的油脂层和屏障功能,容易诱发慢性湿疹。而不注意皮肤保湿,皮肤处于干燥状态,也会加重皮肤屏障受损,促使慢性湿疹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