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咳嗽喘不一定是哮喘,可能由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异物吸入等多种情况导致,哮喘有其典型表现和诊断标准,可通过病史、病程及症状特点、辅助检查等方面鉴别宝宝咳嗽喘是否为哮喘,宝宝出现咳嗽喘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准确判断诊治。
一、可能导致宝宝咳嗽喘的其他情况
1.急性支气管炎
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后,可引发支气管炎症,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从而出现咳嗽、喘息症状。患儿一般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出现咳嗽、喘息,听诊可闻及双肺散在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等改变。好发于各年龄段儿童,尤其在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时易发病,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易受病原体侵袭有关。
2.毛细支气管炎
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病理改变主要是毛细支气管的炎症、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患儿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和细湿啰音。其发病与婴幼儿的呼吸道解剖特点及免疫功能有关,小婴儿的毛细支气管较细,易发生梗阻。
3.异物吸入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品放入口中的幼儿。异物吸入气道后,可阻塞气道,引起刺激性咳嗽、喘息,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是重要线索,但有时可能被忽视。例如,宝宝在玩耍时突然出现咳嗽、喘息,且之前有将小物件放入口中的情况,就需要高度怀疑异物吸入可能,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帮助明确异物位置。
二、哮喘的特点及诊断要点
1.哮喘的典型表现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等)、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以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2.哮喘的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三、如何鉴别宝宝咳嗽喘是否为哮喘
1.病史方面
询问家族史很重要,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患者,宝宝出现咳嗽喘时哮喘的可能性相对增加。而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多无明显家族遗传倾向。另外,了解发病的诱因,哮喘的发作往往与特定的过敏原等诱因相关,而其他疾病的诱因相对更偏向于感染等因素。
2.病程及症状特点
哮喘的咳嗽喘症状往往呈反复发作性,而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经过相应治疗后,症状多可在数天至数周内缓解,一般不会反复多次无诱因发作。例如,急性支气管炎经过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后,一般1-2周可痊愈,而哮喘若不规范治疗,会反复出现咳嗽喘症状。
3.辅助检查
胸部X线检查: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而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毛细支气管炎胸部X线可见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或肺不张;异物吸入时胸部X线可发现异物所在部位的肺不张、肺气肿等改变。
肺功能检查:对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的儿童,可进行肺功能检查协助诊断哮喘。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查可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比值降低等。但对于婴幼儿,肺功能检查操作相对困难,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总之,宝宝咳嗽喘不一定就是哮喘,需要综合病史、症状特点、辅助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鉴别诊断。如果宝宝出现咳嗽喘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准确判断和合理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