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伤口需进行清洁消毒、包扎固定,同时要全身支持与局部护理结合,包括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伤口观察换药,且要注意早期适当康复锻炼及避免影响伤口的锻炼,以促进伤口愈合及骨折恢复,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相关护理和锻炼。
消毒:清洁后通常会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伤口消毒。碘伏对组织刺激性小,能有效杀灭伤口表面的细菌。消毒范围要超出伤口边缘一定范围,一般至少1-2厘米,以防止细菌从周围皮肤侵入伤口。
伤口包扎与固定
包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如无菌纱布等。包扎要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保护作用。如果伤口有渗血,可适当增加纱布层数,但要注意观察远端肢体的血运情况。
固定:跟骨骨折本身需要进行固定,无论是保守治疗的石膏固定还是手术治疗后的内固定等,都有助于稳定骨折部位,同时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稳定的骨折固定可以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包括伤口周围组织的刺激,促进伤口周围组织的修复和伤口愈合。例如,石膏固定可以限制跟骨部位的活动,避免骨折断端移动牵拉伤口,影响愈合。
全身支持与局部护理结合
营养支持:充足的营养对于跟骨骨折伤口愈合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等)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参与上皮组织的修复,动物肝脏、胡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矿物质如锌等也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坚果、海鲜等含有一定量的锌。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和伤口愈合的双重需求;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需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和易消化吸收;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需要在饮食上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等。
抗感染治疗:如果伤口有感染迹象,如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要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规范,避免滥用。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种类;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更要谨慎选择抗生素,防止过敏反应影响伤口愈合和患者健康。
伤口观察与换药:医护人员会定期对伤口进行观察,包括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有无红肿、渗液等。一般根据伤口情况定期换药,换药时再次进行清洁和消毒等操作。对于儿童患者,换药时要更加轻柔,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其不适感;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可能较为松弛、脆弱,换药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额外损伤;对于糖尿病患者,要密切关注伤口周围皮肤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更要加强观察和护理,防止伤口感染或不愈合等情况发生。
康复锻炼与伤口愈合的关系
早期适当康复锻炼:在伤口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早期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从而促进伤口愈合。例如,在跟骨骨折固定后,可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等。对于儿童患者,早期的康复锻炼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伤口;对于老年患者,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伤口愈合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和方式;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锻炼要考虑心脏负荷等情况,避免因锻炼导致心脏等器官负担加重而影响整体健康和伤口愈合。
避免影响伤口的康复锻炼: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影响伤口的康复锻炼,如过度的足部负重等活动,在跟骨骨折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前,过早的足部负重可能导致骨折断端移动,牵拉伤口,影响伤口愈合。所以要严格遵循医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的康复锻炼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