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常见上腹部不适,包括疼痛特点多样、持续时间不定;有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如餐后饱胀、早饱感;还可能有反酸、烧心;其他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黑便或潜血阳性,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需关注相关情况。
一、常见症状表现
(一)上腹部不适
1.疼痛特点:糜烂性胃炎患者上腹部疼痛较为常见,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一般无明显规律性,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可能会加重或减轻。例如,有些患者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上腹部胀满不适,进而出现疼痛;而有些患者空腹时疼痛相对明显。不同年龄人群感受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多表现为哭闹、拒食等;成年患者能较准确描述疼痛性质。
2.持续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不定,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更久。一些患者疼痛会间断发作,时轻时重。
(二)消化不良相关症状
1.餐后饱胀:进食后不久就感觉上腹部饱胀,食物好像长时间滞留在胃内,即使进食量很少也会有这种感觉。这与胃黏膜糜烂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影响不同,比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餐后饱胀,因为运动少会进一步影响胃肠蠕动。
2.早饱感:患者进食量较正常明显减少就感觉已经吃饱,不能完成正常的进食量。例如正常能吃一碗饭的人,患糜烂性胃炎后可能吃半碗就觉得饱了,无法再继续进食。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糖尿病的患者,早饱感可能会干扰血糖的控制,因为进食量减少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三)反酸、烧心
1.反酸: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腔,患者能感觉到口腔有酸味。这是由于糜烂性胃炎导致胃的排空功能或抗反流屏障功能异常,使得胃酸容易反流。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生反酸时可能会出现拒食牛奶等情况,因为牛奶进入胃后可能加重反酸不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长期反酸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等。
2.烧心: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烧灼感,通常是由反酸引起的,反流的胃酸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烧心症状在进食后、平卧时可能会加重,比如患者进食辛辣食物后,烧心感往往更明显;肥胖人群由于腹部压力较高,也更容易出现烧心症状。
二、其他可能伴随症状
(一)恶心、呕吐
1.恶心:患者自觉有胃部不适,有要呕吐的感觉,但不一定能吐出东西。糜烂性胃炎导致胃黏膜受刺激,引起胃的蠕动紊乱,从而出现恶心症状。不同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孕期如果患糜烂性胃炎出现恶心症状可能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摄入,因为孕期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2.呕吐: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能含有胆汁等。频繁呕吐可能会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机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电解质失衡。比如儿童频繁呕吐后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老年患者可能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电解质紊乱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二)食欲减退
患者整体食欲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这与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密切相关,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恢复。对于患有糜烂性胃炎的青少年,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老年患者食欲减退可能会加重机体的衰弱状态,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三)黑便或潜血阳性
1.黑便:如果糜烂性胃炎导致胃黏膜糜烂处有少量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酶作用后,粪便会呈现黑色。这提示胃内有出血情况,需要引起重视。不同年龄人群黑便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出现黑便往往提示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就医检查;老年患者出现黑便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或心血管疾病等,需要综合评估病情。
2.潜血阳性:在大便常规检查中可发现潜血阳性,即大便中存在少量红细胞,但肉眼看不到黑便。这可能是糜烂性胃炎早期或出血量较少时的表现,对于有家族消化道肿瘤病史的人群,潜血阳性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有更严重的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