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喉咙痛发烧时,要先监测体温、观察喉咙及一般状况。保持适宜环境、补充水分、局部护理等非药物干预可缓解不适。体温达干预标准时物理降温,持续发烧超3天等异常需及时就医,婴儿、幼儿有各自特别注意事项,如婴儿密切观察状态等,幼儿按需选择食物并遵医嘱用药。
一、观察与初步判断
1.体温监测
对于宝宝喉咙痛发烧的情况,首先要密切监测体温。不同年龄段宝宝正常体温范围略有不同,一般婴儿(3个月-1岁)直肠温度正常范围在36.6℃-37.8℃,口腔温度正常范围在36.3℃-37.2℃,腋下温度正常范围在36℃-37℃;幼儿(1-3岁)直肠温度正常范围36.5℃-37.5℃,口腔温度36.2℃-37℃,腋下温度36℃-36.8℃。如果宝宝腋下体温≥38.2℃或因发热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采取退热措施。
同时观察喉咙局部情况,是单纯的充血还是有疱疹、溃疡等,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如疱疹性咽峡炎多表现为咽部疱疹,扁桃体炎可能有扁桃体红肿、渗出等。
2.一般状况评估
关注宝宝的精神状态,若宝宝虽然发烧喉咙痛,但精神尚可,能正常玩耍、进食,一般情况相对较好;若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需及时就医。还要观察宝宝的饮食情况,喉咙痛可能影响进食,要注意宝宝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持适宜环境
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可以让宝宝感觉舒适,减轻喉咙不适。例如,过于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加重喉咙干燥疼痛,可使用加湿器来调节湿度。
2.补充水分
鼓励宝宝多喝温水,少量多次饮用。充足的水分可以湿润喉咙,缓解喉咙痛,同时也有助于散热,促进新陈代谢。对于不喜欢喝白开水的宝宝,可以适当喝一些温的果汁(如稀释后的苹果汁等),但要注意避免过甜的果汁刺激喉咙。
3.局部护理
年龄较大的宝宝可以用温盐水漱口,温盐水有一定的杀菌、减轻喉咙炎症和疼痛的作用。但要注意小婴儿不能漱口,避免误吸。对于喉咙痛明显的宝宝,还可以尝试使用儿童专用的润喉喷雾(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要确保宝宝能配合使用且不会误咽。
三、当体温达到干预标准时的处理
1.物理降温
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方法,用32℃-34℃的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0-15分钟左右。例如,擦拭颈部两侧时,要从耳后向下擦拭至锁骨上窝,动作要轻柔。
也可以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宝宝的额头,帮助降低头部温度,缓解不适。退热贴要按照产品说明正确使用,定期更换。
2.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宝宝发烧持续超过3天,或者体温持续不降(经过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仍≥38.5℃),或者喉咙痛伴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且压痛明显、皮疹等其他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等。
四、特殊人群(婴儿、幼儿等)的特别注意事项
1.婴儿
婴儿喉咙痛发烧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在进行物理降温时要格外小心,避免擦伤婴儿娇嫩的皮肤。婴儿的衣物要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利于散热。同时,婴儿的饮食要保证营养和水分摄入,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要继续按需喂养;如果是配方奶喂养,要按照正确比例冲调奶粉,并适当增加喂奶次数。
2.幼儿
幼儿可能会因为喉咙痛而抗拒进食,家长要耐心引导,选择一些温凉、柔软、易吞咽的食物,如粥、面条、蒸蛋等。在使用任何药物或护理措施前,都要咨询医生意见,因为幼儿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一些不恰当的处理可能会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例如,不能随意给幼儿使用成人的退热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幼儿的剂型和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