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可通过症状表现初步判断,胃镜是金标准,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不同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还需定期复查并持续健康管理预防复发。
一、疾病诊断
1.症状表现
胃溃疡多表现为餐后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疼痛多在进食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表现为空腹痛,疼痛往往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可缓解,还可能伴有夜间痛。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可能症状不典型,而老年人可能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等。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溃疡症状的感知。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如吸烟、饮酒者,溃疡症状可能更易被掩盖或加重。有溃疡病史人群症状可能有复发的特点。
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2.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可考虑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可见溃疡龛影等间接征象,但准确性相对胃镜稍差。
二、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刺激胃酸分泌,加重溃疡症状。建议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米饭、新鲜蔬菜水果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有差异,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老年人要注意食物的软硬度和营养搭配。女性在特殊时期更要注意饮食的温和性。有吸烟、饮酒史人群需严格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可影响胃黏膜血液供应,饮酒可直接损伤胃黏膜。
作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节律,不利于溃疡的修复。不同年龄人群作息要求不同,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来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也应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三、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是治疗溃疡的常用药物。其能有效降低胃酸水平,促进溃疡愈合。
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通过竞争结合胃壁细胞上的H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对溃疡的治疗也有一定作用。
2.保护胃黏膜药物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挡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侵袭,促进溃疡愈合。
铝碳酸镁等:能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患溃疡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更加谨慎用药。应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药物,且用药剂量需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进行计算,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在生活护理上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卫生和营养均衡,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
2.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治疗溃疡药物时需考虑对其他疾病的影响。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更加关注其身体机能的变化,如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饮食调整需更加精细。
3.女性
女性在孕期、哺乳期患溃疡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孕期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哺乳期用药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同时,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可能影响溃疡的症状和治疗效果,需密切观察。
五、溃疡复发预防
1.定期复查
即使溃疡愈合后,也需要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以监测溃疡是否复发。对于有复发高危因素人群,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未彻底清除者等,更要加强复查。
2.持续健康管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复发的关键。继续维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溃疡的不良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等,因为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酸分泌等,诱发溃疡复发。对于Hp阳性的患者,需按照规范进行抗Hp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