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癫痫是与遗传因素相关、病因不明的癫痫类型,发病机制与遗传致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高有关,临床表现发作形式多样且反复,诊断需采集病史、脑电图检查并排除继发性因素,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儿童和女性患者有特殊考虑。
一、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在原发性癫痫的发病中起到关键作用。遗传方式多样,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异常。例如,某些单基因遗传疾病可直接导致癫痫发作,其致病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神经元的离子通道功能、神经递质平衡等,使得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增高,容易产生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二、临床表现
1.发作形式多样
全面性发作: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发作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跌倒,随后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收缩,接着转为阵挛性抽搐,伴有面色发绀、口吐白沫、瞳孔散大等表现,持续数分钟后发作停止,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痛、乏力等。
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和突然终止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断,双眼凝视,呼之不应,可伴有简单的自动性动作,如眨眼、咀嚼等,发作持续数秒后恢复,患者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2.发作具有反复性:原发性癫痫通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特点,间隔时间不定,可能数月发作一次,也可能数天发作一次。
三、诊断要点
1.详细病史采集: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发作史,包括发作的年龄、发作时的表现、诱发因素(如睡眠不足、疲劳、情绪激动等)、家族史等。家族中如果有癫痫患者,尤其是近亲中有原发性癫痫患者,对于诊断原发性癫痫有重要提示意义。
2.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原发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可出现特征性的癫痫样放电,如在全面性发作患者中可记录到双侧对称、同步的棘慢波综合等异常波形;在失神发作患者中可记录到典型的3Hz棘慢波综合。不过,脑电图检查有时可能在发作间期为正常表现,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3.排除继发性因素:需要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排除脑部结构异常等继发性癫痫的病因。例如,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外伤等引起的癫痫属于继发性癫痫,而原发性癫痫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
四、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一旦确诊原发性癫痫,需要根据发作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例如,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丙戊酸钠等。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早期用药、个体化用药、规律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发作类型、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力求达到控制发作又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目的。
2.生活方式调整
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原发性癫痫患者非常重要。睡眠不足是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儿童原发性癫痫患者每天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儿童需要9-12小时的睡眠;成人也需要7-8小时的规律睡眠。
避免诱发因素:避免疲劳、情绪激动、饮酒等诱发因素。例如,过度疲劳会使身体的应激能力下降,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情绪激动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影响神经元的稳定性;饮酒会干扰大脑的正常神经功能,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五、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患者:儿童原发性癫痫患者的生长发育处于关键阶段,在药物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一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等,如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体重增加、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同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患者的发作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带儿童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药浓度监测、肝肾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女性患者:女性原发性癫痫患者在育龄期需要考虑抗癫痫药物对妊娠的影响。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如丙戊酸钠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等。因此,女性患者在计划妊娠前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抗癫痫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加强孕期的监测,如定期进行产检、胎儿超声检查等,以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