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凉打喷嚏可能与过敏性鼻炎相关,其症状有打喷嚏、鼻痒、流涕、鼻塞等,可通过症状评估、过敏原检测、鼻内镜检查诊断,非药物干预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和鼻腔冲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非药物干预无效可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需遵医嘱使用。
一、受凉打喷嚏与过敏性鼻炎的关联
受凉后出现打喷嚏症状可能与过敏性鼻炎相关。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原本存在于鼻腔内的过敏原更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导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刺激神经引起打喷嚏。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过敏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异物,从而引发免疫反应,释放如组胺等介质,导致打喷嚏、鼻痒、流涕等一系列症状。
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表现
1.打喷嚏:往往是突然发作的连续多个打喷嚏,这是因为鼻腔受到过敏原刺激后,神经反射引起的。
2.鼻痒:患者鼻腔内会有明显的瘙痒感,忍不住想要用手去揉鼻。
3.流涕:多为清水样鼻涕,这是由于鼻腔黏膜分泌亢进导致的。
4.鼻塞: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等原因可导致鼻塞,程度可轻可重。
三、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依据
1.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如反复发作的打喷嚏、鼻痒、流涕等进行初步判断。
2.过敏原检测:可以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过敏原。例如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15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来判断是否过敏。
3.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等表现。
四、过敏性鼻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儿童:如果是尘螨过敏,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可使用防螨床罩;如果是花粉过敏,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间段,如清晨和傍晚。
对于成年人:同样要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比如对宠物毛发过敏的人应减少与宠物的密切接触等。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腔黏膜的水肿,缓解症状。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冲洗液,避免压力过大造成不适。一般可以使用专门的儿童鼻腔冲洗器,冲洗液温度要接近体温,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鼻腔。
五、特殊人群过敏性鼻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非药物干预更为重要。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尽量选择温和的治疗方式。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减少过敏原接触。例如,儿童的玩具要定期清洁,避免尘螨等过敏原积聚。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更加谨慎。对于药物治疗,要考虑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在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适或加重其他健康问题。
3.孕妇:孕妇患有过敏性鼻炎时,药物使用需要格外谨慎。非药物干预是首选,如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适当鼻腔冲洗等。如果必须使用药物,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六、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非药物干预不能有效控制症状,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等。但药物的具体使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要注意不同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例如,抗组胺药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驾驶员等需要保持高度警觉的人群要慎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一些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