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环境因素(居住环境、人群聚集场所)、生活方式因素(运动不足、饮食不均衡)及其他因素(被动吸烟、气候变化)。自身方面婴幼儿免疫系统未成熟且呼吸道解剖生理有不足;环境上通风不良、温度湿度不适或人群聚集易致感染;生活中运动少、饮食不均衡影响免疫力;被动吸烟损伤呼吸道黏膜,气候变化易让孩子着凉引发感染。
一、自身因素
1.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例如,婴幼儿的淋巴组织等免疫相关结构功能尚不完善,B细胞、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也相对较弱,导致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较差。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会逐渐完善,但在儿童早期阶段,相对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从年龄角度看,0-2岁的婴幼儿免疫系统更不成熟,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的鼻腔相对狭窄,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一旦受到感染等刺激,容易引起鼻黏膜充血肿胀,导致鼻塞等症状,影响正常呼吸,同时也不利于鼻腔对病原体的过滤等功能。
喉部相对狭窄,喉软骨柔软,声门裂相对狭小,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出现喉部水肿等情况,进而影响通气。
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较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功能较差,清除能力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且炎症容易扩散。
二、环境因素
1.居住环境
室内通风不良时,空气中病原体浓度较高。例如,家庭中如果长时间不通风,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室内积聚,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室内温度和湿度不适宜也会有影响。过冷或过热的环境都可能降低孩子呼吸道的抵抗力。比如,冬天室内温度过高,空气干燥,会使孩子呼吸道黏膜干燥,防御功能下降;夏天室内温度过低,孩子穿着不合适,容易着凉,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2.人群聚集场所
幼儿园、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孩子之间密切接触,病原体容易在人群中传播。例如,在幼儿园里,一个孩子感染了病毒,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染给其他孩子,导致集体发病的情况。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运动不足
缺乏适当的运动锻炼会使孩子的体质下降。运动可以促进孩子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孩子长期运动量过少,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系统的活性降低,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例如,一些孩子长期久坐看电视、玩电子设备,很少进行户外活动,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孩子身体免疫力的维持。
2.饮食不均衡
饮食中缺乏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比如,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包括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杀菌能力等。如果孩子挑食、偏食,长期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过少,就容易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
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会影响孩子的免疫球蛋白等抗体的合成,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蛋白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如果蛋白质摄入不够,身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就会下降。
四、其他因素
1.被动吸烟
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的环境中,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抑制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影响呼吸道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同时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无论是家庭中有吸烟者还是在公共场所接触到二手烟,都可能对孩子的呼吸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气候变化
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如果孩子不能及时增减衣物,就容易着凉,导致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在春秋季节,气温波动频繁,孩子如果穿着单薄,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免疫防御功能下降,病原体就容易入侵引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