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引发因素包括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流产手术、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下生殖道感染(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性活动(初次性交年龄小、性伴侣数量多)、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卫生巾或卫生棉条、经期性交)以及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阑尾炎、腹膜炎)。
一、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流产手术:如不全流产清宫术、药物流产后清宫术等,手术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药物流产后发生盆腔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较长,宫腔内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加上手术操作可能破坏了宫腔的防御机制。对于女性来说,流产手术对生殖系统有一定损伤,术后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更容易患上盆腔炎。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在进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或取出操作时,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细菌可通过手术器械进入宫腔引起感染。尤其是在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如女性处于经期或有生殖道炎症时进行操作,感染的风险会明显增加。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面临宫内节育器相关的宫腔操作,年轻女性如果不重视术前术后的卫生等情况,也容易因这类操作患上盆腔炎。
二、下生殖道感染
1.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淋病奈瑟菌感染宫颈后,可向上蔓延引起盆腔炎。淋病奈瑟菌主要通过性传播,年轻、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尤其是多个性伴侣者,感染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的风险较高,进而容易引发盆腔炎。例如,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女性,如年龄小于25岁、有新性伴或多性伴、未使用安全套等,发生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几率增加,从而增加了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2.衣原体性宫颈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宫颈后,也可上行感染至盆腔。衣原体感染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其传播途径主要也是性传播。如果不及时治疗衣原体性宫颈炎,病原体可逐渐蔓延至盆腔,引发盆腔炎。
三、性活动
1.初次性交年龄小:初次性交年龄较小的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局部抵抗力较低,性行为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研究发现,15岁以前开始性交的女性患盆腔炎的风险比25岁以后开始性交的女性高得多。这是因为年轻女性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宫颈黏液分泌功能不完善,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较弱。
2.性伴侣数量多: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接触不同病原体的机会增加,发生盆腔炎的风险显著升高。性伴侣携带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给女性,多个性伴侣使得感染的概率呈几何倍数增加。例如,有研究显示,性伴侣数≥3个的女性,盆腔炎的发生率是性伴侣数为1个时的数倍。
四、经期卫生不良
1.使用不洁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月经期间,女性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子宫内膜有创面形成,此时如果使用不洁的卫生巾或卫生棉条,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发感染。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经期都可能面临这样的风险,尤其是青春期女性,可能对经期卫生用品的选择不够谨慎,增加了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2.经期性交:经期性交是导致盆腔炎的重要诱因之一。月经期间性交,可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阴道,逆行感染至盆腔。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女性,经期性交都是不可取的行为,会极大增加盆腔炎的发生几率。例如,有经期性交史的女性,盆腔炎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无经期性交史的女性。
五、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阑尾炎:阑尾与女性生殖器官相邻,阑尾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炎等。阑尾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扩散可能累及盆腔。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阑尾炎都可能成为引发盆腔炎的因素,尤其是青少年女性,阑尾炎较为常见,如果处理不及时,容易波及盆腔。
2.腹膜炎:盆腔邻近的器官如肠管发生腹膜炎时,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累及盆腔生殖器官。例如,盆腔脏器周围的腹膜炎,炎症可逐渐侵袭到输卵管、卵巢等部位,引发盆腔炎。这种情况在患有腹腔炎症性疾病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出现,但需要及时治疗腹腔原发疾病以预防盆腔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