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治疗呃逆打嗝的药物有巴氯芬(成人用,儿童慎用)、氯丙嗪(成人用,儿童慎用)、甲氧氯普胺(成人用,儿童慎用)、异丙嗪(成人用,儿童需评估后慎用);非药物干预方法有深呼吸法(成人易配合,儿童需引导)、按压眶上神经法(成人易操作,儿童需轻柔安全操作)、纸袋呼吸法(成人较配合,儿童需注意安全)。
一、常用治疗呃逆打嗝的药物
(一)巴氯芬
1.作用机制:巴氯芬是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为骨骼肌松弛剂,通过作用于脊髓部位的GABA受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从而抑制脊髓反射,缓解肌肉痉挛,对因神经肌肉系统病变引起的呃逆可能有治疗作用。有研究表明,在部分神经病变相关呃逆患者中使用巴氯芬可改善症状。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可使用,对于儿童,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及不良反应风险与成人不同,一般不优先考虑使用巴氯芬治疗呃逆,除非在严格评估收益风险比后且无其他更合适治疗方法时谨慎使用。
(二)氯丙嗪
1.作用机制:氯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受体,抑制呕吐中枢等相关神经通路。呃逆可能与中枢神经调节异常有关,氯丙嗪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对某些中枢性呃逆有一定治疗作用。有临床研究显示,部分中枢性呃逆患者使用氯丙嗪后症状得到缓解。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可使用,儿童使用需非常谨慎,因为儿童对氯丙嗪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敏感性与成人不同,可能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等更多不良反应,一般仅在其他治疗无效且经过严格评估后,在儿科医生密切监测下谨慎使用。
(三)甲氧氯普胺
1.作用机制:甲氧氯普胺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同时还能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胃的蠕动和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促进胃排空。呃逆可能与胃排空延迟、胃肠功能紊乱有关,甲氧氯普胺通过改善胃肠动力,对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呃逆有治疗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呃逆患者使用甲氧氯普胺后,胃肠动力改善,呃逆症状缓解。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可使用,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药物代谢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等,应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四)异丙嗪
1.作用机制:异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组胺药,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还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对于因过敏等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调节相关的呃逆可能有一定作用,通过稳定细胞膜,减少神经冲动的异常传导。有研究发现,部分过敏相关呃逆患者使用异丙嗪后症状减轻。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可使用,儿童使用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以及过敏史等,儿童使用异丙嗪可能出现嗜睡等中枢抑制症状,需谨慎,应在儿科医生评估后使用,并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二、非药物干预方法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一)深呼吸法
1.方法及原理: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再缓慢呼气,重复进行。原理是通过调节呼吸中枢,改变呼吸模式,影响神经反射,从而缓解呃逆。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成人,一般容易配合进行深呼吸法,操作简单;儿童也可尝试,但需家长引导,低龄儿童可能不太容易长时间配合,可通过游戏化方式引导其进行深呼吸相关动作来辅助缓解呃逆。
(二)按压眶上神经法
1.方法及原理:用手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神经处,通过刺激神经反射来干扰呃逆的神经传导。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成人按压时可较准确找到眶上神经位置进行按压,儿童由于面部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且儿童可能不太配合,操作时要轻柔,避免造成儿童不适,需由家长或医护人员在确保儿童安全和配合的情况下进行。
(三)纸袋呼吸法
1.方法及原理:让患者用纸袋罩住口鼻进行呼吸,重复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升高血中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呃逆反射。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成人一般能较好配合纸袋呼吸法,儿童使用时要注意纸袋大小合适,避免造成窒息风险,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确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