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的治疗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若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需用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在药物选择上有不同注意事项需谨慎对待。
一、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一)质子泵抑制剂(PPI)
1.作用机制: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能强效抑制基础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2.常用药物:如奥美拉唑,其对于糜烂性胃炎患者,可有效降低胃酸水平,促进胃黏膜糜烂部位的愈合,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胃痛、反酸等症状能得到明显缓解,胃黏膜糜烂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兰索拉唑也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同样能抑制胃酸分泌,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良好的酸环境。
二、胃黏膜保护剂
(一)铝碳酸镁
1.作用机制:可以中和胃酸,并且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糜烂处,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
2.优势及应用:铝碳酸镁能快速缓解胃痛、烧心等症状,临床应用广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糜烂性胃炎患者均可使用,它不会被胃肠道吸收,安全性较高。例如,在一些针对不同人群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服用铝碳酸镁后,患者胃黏膜的糜烂状况能逐渐得到改善,尤其对于有胃酸反流导致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能有效减轻反流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二)硫糖铝
1.作用机制: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下解离出硫酸蔗糖复合离子,能与溃疡或糜烂部位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
2.适用情况: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糜烂性胃炎患者,不同年龄层和性别均可使用,但在儿童中的使用需谨慎评估,低龄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适用。临床研究表明,硫糖铝能促进胃黏膜糜烂处的修复,对于缓解患者的上腹不适等症状有一定效果。
三、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
(一)适用情况
如果糜烂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就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通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一般是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
(二)常用抗生素举例
1.阿莫西林:是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多数人群均可使用,但要注意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禁用。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中,阿莫西林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克拉霉素:也是常用抗生素,对于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因为克拉霉素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且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糜烂性胃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在药物选择上需格外谨慎。应优先考虑对儿童胃肠道刺激小、安全性高的药物。例如,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相对较安全,但也需在医生精确评估病情后使用,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如一些强效的质子泵抑制剂在低龄儿童中的使用需严格掌握指征。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比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对于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等相对更安全,但也需根据老年人的具体身体状况调整用药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时,要充分评估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组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女性
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如孕期、哺乳期等使用药物需特别注意。孕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糜烂性胃炎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最小的药物,一般优先考虑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胃黏膜保护剂等。哺乳期女性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部分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和抗生素在哺乳期使用需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