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癫痫的引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约占患者的一定比例、脑部结构异常如先天性脑发育畸形、脑部外伤、脑部感染、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氨基酸代谢异常、其他因素如高热惊厥、环境因素等,遗传因素使有家族史儿童发病风险升高,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因胎儿期不良因素致神经元异常放电,脑部外伤严重程度影响癫痫发生风险,脑部感染病原体侵犯致神经元异常,低血糖等代谢紊乱影响神经元功能,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可发展为癫痫,环境因素中铅污染及精神压力、睡眠不足等可诱发癫痫。
许多癫痫具有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导致儿童癫痫的发生。例如,一些单基因遗传疾病可直接引发癫痫,如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有较明确的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特定的基因位点存在突变,使得患儿容易出现癫痫发作。遗传因素在癫痫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约占所有癫痫患者的30%-40%。对于有癫痫家族史的儿童,其发生癫痫的风险较普通儿童明显升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评估。
脑部结构异常
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如受到感染、药物、射线等不良因素影响,可出现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如脑回畸形、灰质异位等。这些脑部结构的异常会导致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例如,脑回畸形患儿的大脑皮质结构异常,神经元的排列和连接紊乱,容易出现癫痫发作,且往往在儿童早期就可表现出来。
脑部外伤:儿童时期如果头部受到严重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颅脑损伤,可能会引起脑部组织的损伤、出血、水肿等,进而导致癫痫。外伤的严重程度与癫痫发生的风险相关,重度颅脑外伤后癫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外伤。例如,儿童因车祸导致颅骨骨折、脑挫裂伤,之后可能在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癫痫发作。
脑部感染:儿童时期患脑炎、脑膜炎等脑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侵犯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异常,从而引发癫痫。如病毒性脑炎患儿,在病情恢复后可能遗留癫痫后遗症。据统计,脑部感染后癫痫的发生率约为10%-20%,不同病原体感染引起癫痫的风险有所差异,细菌感染导致癫痫的风险相对较高一些。
代谢紊乱
低血糖:儿童如果长时间未进食、患有某些内分泌疾病等可导致低血糖。低血糖时,脑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可引起癫痫发作。例如,新生儿或婴儿由于喂养不当等原因出现低血糖,可能表现为抽搐等癫痫样发作。血糖水平低于2.2mmol/L(新生儿)或2.8mmol/L(婴儿、儿童)时,就可能引发低血糖相关的癫痫发作。
低血钙:儿童时期钙代谢异常可导致低血钙,低血钙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癫痫发作。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由于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导致血钙降低。当血钙浓度低于1.75-1.88mmol/L时,就可能出现手足抽搐、惊厥等癫痫样表现。
氨基酸代谢异常:某些遗传性氨基酸代谢异常疾病也可引发儿童癫痫。例如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或活性减低,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患儿除了有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外,还常伴有癫痫发作,一般在出生后数月即可出现,通过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及时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可减少癫痫发作的发生。
其他因素
高热惊厥:儿童时期高热惊厥较为常见,约3%-4%的儿童有高热惊厥史。部分高热惊厥患儿可能会发展为癫痫,尤其是复杂型高热惊厥患儿,如惊厥持续时间长(超过15分钟)、一次发热过程中多次惊厥、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发作等,发展为癫痫的风险更高。一般认为,高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发生率约为3%-6%。
环境因素:儿童长期处于铅污染环境中,血铅水平升高也可能引发癫痫。铅可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导致癫痫发作。此外,儿童时期如果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例如,一些学习压力较大的儿童,由于长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频率增加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