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断裂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患者评估、麻醉选择、器械准备)、手术操作过程(切口选择、暴露肌腱断端、肌腱修复、关闭切口),术后康复要根据时机和不同阶段进行相应训练,不同部位肌腱断裂手术有特点,整个治疗需考虑患者个体情况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功能恢复。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受伤的具体情况、是否有基础疾病等。例如,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好地控制血糖以利于术后伤口愈合。同时进行身体检查,评估肌腱断裂的部位、程度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受伤对未来肢体功能的影响。
麻醉选择: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等。局部麻醉适用于一些较小范围的肌腱断裂手术,而对于较大范围或儿童患者可能更倾向于全身麻醉,以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静和配合。
器械准备:准备好进行肌腱断裂修复所需的各种器械,如精细的缝合针、缝线等。
2.手术操作过程
切口选择:根据肌腱断裂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切口。例如,手部肌腱断裂常采用沿肌腱走行的纵向切口,这样可以更好地暴露肌腱断端。切口要足够大以方便操作,但也要尽量减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暴露肌腱断端: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层次,小心地暴露肌腱的断裂部位。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较为娇嫩,操作更需轻柔精细。
肌腱修复:将断裂的肌腱断端进行对合,然后采用合适的缝合方法进行缝合。常用的缝合方法有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等。例如,可使用显微缝合技术来进行精细的肌腱缝合,以提高肌腱愈合的质量。确保肌腱缝合牢固,恢复其连续性和力学强度。
关闭切口:缝合完毕后,仔细止血,然后逐层关闭切口。对于儿童患者的切口,要注意美容效果,尽量减小瘢痕形成对其外观和心理的影响。
术后康复相关要点
1.康复时机:术后根据肌腱愈合的情况开始逐步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在肌腱缝合后需要一定时间让肌腱初步愈合,然后开始轻柔的康复活动。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的开始时间和强度需要更加谨慎,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恢复情况制定。
2.康复训练内容
早期康复:术后早期主要进行一些被动的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例如,对于手部肌腱断裂术后,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进行手指的屈伸等活动,但要注意力量和幅度,避免影响肌腱愈合。儿童患者的被动活动需要更加温和,以不引起疼痛和损伤为原则。
中期康复:随着肌腱的进一步愈合,开始进行主动的康复训练,但要逐渐增加力量和活动范围。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抓握、伸展等动作练习,以恢复肌腱所支配部位的功能。儿童患者在这个阶段需要家长的陪伴和鼓励,逐步引导其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后期康复:后期主要是加强力量和协调性的训练,使肌腱所支配的肢体恢复到接近正常的功能状态。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到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康复训练要有助于其肢体功能的正常发展。
不同肌腱断裂手术的特点
1.手部屈肌腱断裂手术
特点:手部屈肌腱对于手部的抓握、捏持等功能至关重要。手术中需要特别精细地操作,因为手部的肌腱较细,缝合时对技术要求很高。术后康复对于恢复手部的精细功能非常关键,康复训练需要注重手指的屈伸协调等。儿童患者手部肌腱断裂后,康复不仅要考虑功能恢复,还要考虑手部的生长发育,避免因康复不当影响手部形态和功能的正常发育。
2.跟腱断裂手术
特点:跟腱断裂手术中,需要修复跟腱的连续性,恢复患者的行走功能。术后康复时间相对较长,康复训练主要围绕踝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进行。对于成年患者,康复训练可以相对积极一些,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肌肉等还在发育,康复训练要更加缓慢和谨慎,避免影响跟腱和下肢的正常生长。
总之,肌腱断裂手术是一个较为精细的操作过程,术后的康复也至关重要,不同部位的肌腱断裂手术有其各自的特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包括年龄、病史等因素,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