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恶臭多因鼻窦内细菌感染产生异味代谢产物,治疗包括控制感染(选合适抗生素、局部用抗生素)、鼻腔冲洗(生理盐水或药物性冲洗液)、治疗基础疾病(过敏用抗组胺药等,解剖异常可能手术),还需生活方式调整(保持鼻腔湿润、避免刺激),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明确鼻窦炎恶臭的原因
鼻窦炎患者出现恶臭通常是由于鼻窦内细菌感染,产生了一些有异味的代谢产物。例如,厌氧菌感染可能导致特殊的恶臭气味产生,这是因为厌氧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分解有机物,产生如硫化氢等具有特殊臭味的物质。
二、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
1.控制感染
抗生素应用:根据鼻窦炎的病原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例如,对于常见的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头孢克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但要注意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生素剂型,且需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局部用抗生素:可以使用局部的抗生素喷雾剂等,直接作用于鼻窦局部,减少局部的细菌数量。比如一些含有抗生素成分的鼻喷雾剂,但使用时要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儿童使用时更要注意剂量和操作的准确性。
2.鼻腔冲洗
生理盐水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通过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细菌及异味物质。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冲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冲洗液的温度要接近人体体温,约30-35℃为宜,过冷或过热可能刺激鼻腔。
药物性鼻腔冲洗液:如果合并有过敏等情况,可以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成分的鼻腔冲洗液,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儿童患者,要谨慎选择含有激素类药物的冲洗液,注意其使用的疗程和剂量。
3.治疗基础疾病
过敏因素:如果鼻窦炎是由过敏引起的,要积极治疗过敏症状。例如,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对于儿童过敏患者,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量,并且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避免患儿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驾驶等。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鼻息肉等解剖异常:如果存在鼻息肉等解剖异常导致鼻窦炎反复发生并产生恶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等因素。
三、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鼻腔湿润
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一般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为宜。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加湿器的清洁,避免滋生细菌,定期更换加湿器中的水。
让患者适当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鼻腔分泌物的稀释,利于排出。儿童患者要鼓励其多饮水,根据年龄给予适量的水分摄入。
2.避免刺激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如吸烟环境、化学烟雾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处于二手烟环境中,同时家庭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等物品。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因为感冒可能会加重鼻窦炎的症状。儿童患者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季节交替时尤其要注意。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鼻窦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例如,在使用抗生素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药物。鼻腔冲洗时要更加轻柔,防止损伤儿童娇嫩的鼻腔黏膜。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恶臭是否减轻、是否出现新的症状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老年患者
老年鼻窦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鼻窦炎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影响。鼻腔冲洗时要注意力度,避免因为老年患者鼻腔黏膜相对脆弱而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如营养状况等,良好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鼻窦炎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