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注意)、药物治疗(抗生素应用和局部用药)、手术治疗(明确手术指征和方式),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休息、清洁口腔、锻炼及清淡饮食;药物治疗急性发作用抗生素且遵足量足疗程,局部用含漱液等;手术针对反复急性发作等情况,儿童慎选手术先保守,老年需考虑基础病等。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此外,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这对预防和控制慢性扁桃体炎的发作有重要意义。例如,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选择跳绳、踢毽子等趣味性运动,以提高其参与度。
饮食注意: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扁桃体,加重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应用:当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时,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等。但需注意,使用抗生素前要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等情况。对于不能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患者,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其他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以彻底清除细菌,防止炎症转为慢性或复发。例如,一般急性发作时青霉素类抗生素可静脉给药或口服,疗程通常为7-10天。不同年龄患者的药物选择和剂量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儿童用药需更加谨慎,严格按照儿童剂量标准使用。
局部用药:可使用含漱液进行局部治疗,如复方硼砂含漱液,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每天含漱数次,有助于清洁口腔,减轻扁桃体局部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其进行含漱,但要注意防止误咽。还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如布地奈德雾化液等,能减轻扁桃体炎症水肿,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尤其要注意儿童患者使用时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如果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每年发作4-5次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者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如出现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或者已经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此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如果扁桃体肥大导致呼吸困难,影响生长发育,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扁桃体剥离术和扁桃体挤切术等。扁桃体剥离术是较为传统的手术方法,能较为彻底地切除扁桃体组织;扁桃体挤切术相对操作较简单,但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儿童患者多需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需注意口腔护理,避免感染,饮食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患者术后家长要注意安抚其情绪,防止患儿剧烈哭闹导致出血等情况发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需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因为儿童扁桃体是免疫器官之一,在儿童时期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过早切除可能会对儿童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对于儿童慢性扁桃体炎,首先应尝试保守治疗,如上述的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且符合手术指征时才考虑手术。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药物选择要考虑到与其他基础疾病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手术治疗时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