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癫痫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约半数儿童癫痫由遗传导致如单基因遗传疾病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脑部发育异常有胚胎期发育问题如孕期感染等致脑部发育异常、出生时脑损伤如早产等致脑损伤;获得性脑损伤包括感染性因素如颅内感染、寄生虫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有低血糖、低血钙;其他因素有发热时部分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可转变为癫痫、环境因素可能间接影响。
许多儿童癫痫病与遗传有关,约有一半的儿童癫痫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例如一些单基因遗传疾病,如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是一种常见的与遗传相关的儿童癫痫综合征,其遗传方式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特定的基因位点异常与该疾病相关。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会影响神经元的离子通道功能,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脑部发育异常
胚胎期发育问题:在胎儿胚胎发育时期,如母亲在孕期感染某些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接触放射性物质、受到化学毒物影响等,都可能干扰胎儿脑部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元迁移异常、脑组织结构畸形等,进而引发儿童癫痫。例如,胎儿在胚胎早期神经管发育缺陷,可能会引起大脑皮质发育不良,这是儿童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病因之一。
出生时的脑损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窒息、产伤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新生儿脑部损伤,影响脑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儿童患癫痫的风险。比如,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损伤脑组织,使得神经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容易引发异常放电而出现癫痫发作。
获得性脑损伤
感染性因素
颅内感染:儿童时期患脑膜炎、脑炎等颅内感染性疾病后,由于炎症对脑组织的刺激和破坏,可能会遗留癫痫后遗症。例如,细菌性脑膜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渗出、水肿等会损伤神经元,破坏脑内的神经递质平衡,从而引发癫痫。据临床统计,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约有15%-20%会发展为癫痫。
寄生虫感染:脑囊虫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导致癫痫的原因之一。猪囊虫寄生在脑内,会引起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占位效应等,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癫痫发作。在一些囊虫病流行地区,儿童患脑囊虫病后癫痫的发生率较高。
颅脑外伤:儿童如果发生颅脑外伤,如车祸、坠落等导致头部受伤,脑组织受到撞击、挫裂等损伤,会引起局部脑组织的水肿、出血等,进而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增加癫痫的发病几率。轻度的颅脑外伤也可能在后期逐渐出现癫痫发作,这与外伤造成的脑内微小的结构改变和神经递质紊乱有关。
脑血管疾病:虽然儿童时期脑血管疾病相对较少见,但如儿童期发生脑血管畸形、脑梗死等,也可能引发癫痫。例如,脑动静脉畸形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异常,引起神经元缺血缺氧,同时血管的异常结构也容易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引发癫痫。
代谢紊乱
低血糖:儿童如果长时间空腹、患有胰岛素瘤等疾病导致低血糖,会影响脑部的能量供应,使神经元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异常放电而引发癫痫。一般来说,当血糖浓度低于2.2mmol/L时,就可能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包括癫痫发作。及时纠正低血糖后,癫痫发作通常可以得到缓解。
低血钙:儿童时期钙代谢异常引起低血钙时,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神经元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异常放电。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由于血钙降低,可出现惊厥、手足抽搐等症状,其中惊厥就可能表现为癫痫发作形式。
其他因素
发热:儿童时期高热惊厥较为常见,部分高热惊厥如果反复发作,可能会转变为癫痫。一般认为,6个月至5岁的儿童,在发热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容易发生高热惊厥。如果高热惊厥频繁发作(如1年内发作5次以上)、发作形式为复杂型高热惊厥(如惊厥持续时间长、呈部分性发作等),则发展为癫痫的风险增加。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噪音过大的环境中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关于噪音与儿童癫痫直接关系的研究还在进一步探索中。不过,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儿童脑部健康至关重要,不良的环境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间接增加癫痫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