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眩晕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眩晕原因,发病因耳石脱离刺激半规管毛细胞,临床表现与头位变化相关、有眼震及伴随症状,诊断靠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治疗以复位为主,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少见且要谨慎,老年人发病率高要防跌倒,女性特殊时期发病有特点。
一、耳石症眩晕的定义
耳石症眩晕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一些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的半规管内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的位置随之发生改变,耳石的运动就会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通常不超过1分钟。
二、耳石症眩晕的发病机制
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毛细胞,其上覆盖耳石膜,含有碳酸钙结晶即耳石。当各种原因导致耳石从耳石膜上脱落,进入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中,当头位发生变化时,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流动带动耳石移动,刺激半规管壶腹嵴的毛细胞,通过前庭神经传导至中枢,从而引起眩晕和眼震。例如,头部外伤、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老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耳石脱落。
三、耳石症眩晕的临床表现
1.眩晕发作特点:
与头位变化相关:通常在卧位翻身、从睡眠中惊醒、低头或抬头等头位变化时诱发眩晕,眩晕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1分钟。
眩晕程度:眩晕感强烈,患者常因眩晕而不敢活动头部。
2.眼震:在发作时可观察到眼球不自主地摆动,这是由于前庭受到刺激后引起的眼球运动反射。
3.伴随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但一般无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其他症状(需与其他耳部疾病相鉴别)。
四、耳石症眩晕的诊断方法
1.Dix-Hallpike试验:
检查者迅速将患者头部向一侧转动45°,然后迅速躺下,使头悬于床沿下,观察患者有无眩晕及眼震。如果在特定头位出现短暂的眩晕和旋转性眼震,即可初步诊断为耳石症。不同半规管受累时,眼震特点不同,例如后半规管耳石症时,Dix-Hall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为垂直旋转性,快相向上;外半规管耳石症时,诱发的眼震为水平性等。
2.Roll试验:
让患者坐在检查床上,迅速向一侧侧卧,头向肩部下垂30°,观察眼震情况,用于检测水平半规管的耳石症。
五、耳石症眩晕的治疗
主要采用复位治疗,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使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例如,后半规管耳石症常用Epley复位法、Semont复位法等;外半规管耳石症可采用Lempert复位法等。复位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复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于一些复位后仍有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如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等,但药物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手段。
六、不同人群耳石症眩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耳石症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其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在头位变化时可能因不能准确表达而表现为哭闹、烦躁等。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复位操作要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由于儿童的内耳发育尚不完善,耳石症的发病可能与一些特殊的头部外伤或先天性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儿童头部,避免头部外伤。
2.老年人:老年人耳石症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老年人内耳结构退变、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在头位变化时要缓慢进行,防止诱发眩晕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在复位治疗后,要注意休息,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因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耳石症的恢复和预后。
3.女性:女性在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耳石症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特点。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内耳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发生耳石症的风险可能增加。在妊娠期发生耳石症时,复位治疗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复位方法。更年期女性由于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内耳相关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其整体身体状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