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可通过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难以完全根治。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免疫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生活方式中饮食和运动需调整,如避免过敏食物、适当运动并注意环境。
一、治疗方法及原理
避免接触过敏原:首先要明确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对于花粉过敏的儿童,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对于尘螨过敏的儿童,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寝具等。这是从源头上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的关键措施,因为儿童接触过敏原是引发过敏性鼻炎发作的主要原因,通过避免接触能显著降低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可以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鼻黏膜的水肿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儿童使用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关注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但合理使用下是安全有效的。
抗组胺药: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剂型。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等,能迅速缓解打喷嚏、鼻痒等症状,其作用是竞争性阻断组胺受体,从而减轻过敏症状。鼻用抗组胺药局部作用强,全身副作用相对较小,也可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能通过抑制白三烯受体,减轻气道炎症,对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于合并哮喘的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儿童,可以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也就是脱敏治疗。其原理是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产生耐受,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并且治疗过程需要密切监测,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等情况。
二、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及应对
婴幼儿期(0-3岁):婴幼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揉鼻子、打喷嚏、鼻塞导致吃奶时呼吸不畅等。在治疗上更倾向于非药物干预为主,如严格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由于婴幼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尽量选择儿童专用的、安全性高的药物剂型,且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学龄前期(3-6岁):此阶段儿童能表达自身不适,家长可更清楚了解其症状表现。在治疗时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导儿童不要用手揉鼻子等,以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并且要关注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的过敏原接触情况,协助幼儿园做好过敏原防控工作。
学龄期(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逐渐完善,但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仍需规范。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受过敏性鼻炎困扰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社交,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儿童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生活方式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及调整
饮食方面:某些食物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过敏性鼻炎,如海鲜、辛辣食物等。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要注意观察饮食与症状的关系,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同时,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改善过敏体质可能有一定帮助,但这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
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的时间和环境。在花粉传播季节,避免在户外花粉浓度高的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在室内运动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过敏原的积聚。例如,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跳绳、瑜伽等,既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减少过敏原的接触风险。
总之,儿童过敏性鼻炎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虽然难以完全根治,但可以实现临床控制,让儿童能够正常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