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屈肌腱断裂后需早期手术修复,术后固定3-4周,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45°-60°、指间关节伸直位,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术后可辅助消肿止痛药物,要预防处理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有差异,老年患者需更谨慎。
一、早期治疗
手指屈肌腱断裂后,首先要进行手术修复。手术的目的是将断裂的肌腱重新缝合,恢复其连续性。一般来说,对于开放性的屈肌腱断裂,应尽早进行手术,通常在受伤后6-8小时内手术效果较好;如果是闭合性的屈肌腱断裂,也应在受伤后1-2周内尽快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直接缝合、肌腱移植等,具体根据肌腱断裂的情况而定。
二、术后固定
1.固定时间
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固定的目的是为了让肌腱在修复处能够顺利愈合,避免肌腱再次断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谨慎固定,固定时间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一般不超过4周,同时要密切观察手指的血运和活动情况。
2.固定方式
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将手指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一般是掌指关节屈曲45°-60°,指间关节伸直的位置。这样的固定位置有利于屈肌腱的修复和愈合,避免肌腱在愈合过程中受到过度的牵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固定时要注意避免固定过紧导致手指血液循环障碍,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折端和肌腱愈合。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术后1周内以被动活动为主。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进行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但要避免掌指关节的过度活动。这个阶段的活动幅度要小,速度要慢,主要是为了防止肌腱粘连,同时促进手指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的疼痛和抗拒,以游戏化等方式引导患儿配合康复训练。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术后2周后可以逐渐增加主动活动的比例。患者可以开始主动进行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但掌指关节仍要适当限制活动。可以在支具保护下进行轻度的主动屈伸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10-15分钟为宜,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肌腱再次损伤,同时可以配合一些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恢复。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术后6周后,当肌腱愈合情况良好时,可以去除外固定,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增加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行力量训练。可以进行捏握球、抓握小物件等练习来增强手指的力量。同时,还可以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如捡拾细小物品等,以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要根据个体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年轻患者恢复能力较强,可以适当加快康复训练的进度,而老年患者则需要更缓慢、更谨慎地进行康复训练。
四、药物辅助
一般来说,术后可以使用一些消肿止痛的药物来缓解手指的肿胀和疼痛,但药物的使用要谨慎。例如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或采用非药物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肌腱粘连
肌腱粘连是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肌腱粘连,除了早期和中期的康复训练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如使用肌腱粘连预防支具等。如果发生了肌腱粘连,在康复训练中要加强主动和被动的牵拉活动,必要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松解粘连的肌腱,但再次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所以预防更为重要。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肌腱粘连的预防和处理都需要更加精心,康复训练要持之以恒。
2.关节僵硬
手指固定时间过长等原因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在康复训练中要注重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通过逐步增加活动幅度来改善关节僵硬的情况。如果关节僵硬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如关节松动术等。对于儿童患者,关节僵硬的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避免留下后遗症影响手指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