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致慢性脑功能障碍病,发病机制有神经元异常放电及传播,常见类型有全面性发作(强直-阵挛、失神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发作),诊断靠病史采集、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患者需注意日常生活、避免诱发因素及妊娠相关事项。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而导致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感觉异常等。
一、癫痫的发病机制
1.神经元异常放电:正常情况下,神经元的电活动是有规律的。但在癫痫患者中,脑部的某些神经元会出现异常的过度放电。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脑部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等)等多种原因引起。例如,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出现神经元离子通道的异常,从而导致放电异常。
2.放电传播:异常放电的神经元会向周围正常神经元传播,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癫痫发作。
二、癫痫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1.全面性发作
强直-阵挛发作:这是最常见的全面性发作类型之一。发作时患者会先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收缩,随后进入阵挛期,表现为肢体的节律性抽搐,常伴有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等症状。在儿童中,高热可能是诱发此类发作的一个常见因素,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高热容易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
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作时患者会突然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突然停止,两眼凝视,呼之不应,但一般不会摔倒,发作持续数秒后迅速恢复,患者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2.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楚,可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的抽搐,如手指、口角的抽搐,也可出现感觉异常,如一侧肢体的麻木感等。
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除了有部分性发作的表现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能出现自动症,如反复咂嘴、咀嚼、摸索等无意识的动作。
三、癫痫的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的时间、频率、发作时的表现、发作前有无先兆等。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了解其出生时的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例如,了解儿童是否有难产史、早产史等,这些因素可能与癫痫的发生有关。
2.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可以发现异常放电的波型。但一次脑电图检查阴性并不能排除癫痫,因为癫痫放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需要多次脑电图检查,甚至可能需要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来提高阳性率。
3.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有助于发现脑部的结构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萎缩等,这些病变可能是导致癫痫的原因。
四、癫痫的治疗
1.药物治疗:是癫痫治疗的主要手段。医生会根据癫痫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例如,对于强直-阵挛发作,常用丙戊酸钠等药物;对于失神发作,乙琥胺等药物可能有效。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控制发作又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目的。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如果有明确的脑部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等,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
3.其他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癫痫患者,如儿童患者,还可能需要考虑生酮饮食等治疗方法。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方案,通过模拟身体饥饿状态来控制癫痫发作,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饮食调整不当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五、癫痫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癫痫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不足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2.避免诱发因素: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刺激神经元,诱发癫痫发作。对于有光敏性癫痫的患者,要避免长时间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可能诱发发作的因素。
3.妊娠相关:女性癫痫患者在妊娠期间需要特别注意,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