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症状有局部的疼痛(程度因病情而异、不同人群感受有别且可能与基础病史相互影响)、肿胀(程度不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压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可助初步判断病情);功能障碍的活动受限(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影响各异)、肌肉萎缩(长期可致活动受限加重、不同年龄人群恢复及影响有别);一般单纯骨膜炎全身症状不明显,感染性骨膜炎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有基础病史者发热情况特殊)、乏力(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并加重肌肉萎缩)。
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造成的应力性骨膜损伤或化脓性细菌侵袭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损伤。其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局部症状
疼痛:是骨膜炎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在初始阶段,可能表现为轻度的隐痛,随着病情发展,活动时疼痛会逐渐加重。例如,运动性骨膜炎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病变部位会出现疼痛,休息时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再次活动时又会复发。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感受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述相对模糊,但也会表现出局部不愿活动等情况;成年人则能较清晰地描述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骨膜炎引发的疼痛可能会与原有疾病的疼痛相互影响,加重不适。
肿胀:骨膜受到炎症刺激后,局部会出现充血、水肿等反应,导致病变部位肿胀。肿胀程度可从轻微的局部组织增厚到明显的膨隆。以胫骨骨膜炎为例,患者可观察到胫骨相应部位出现肿胀现象,用手触摸能感觉到组织肿胀、有弹性变化等。肿胀情况在不同生活方式下也可能有不同表现,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由于运动负荷大,骨膜炎引发的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人群,肿胀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一旦发病,也会影响日常活动。
压痛:病变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按压时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压痛的位置通常与骨膜炎症的部位一致,通过准确找到压痛部位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骨膜炎的位置和大致病情。
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的病变部位关节或肢体活动会受到限制。例如,膝关节骨膜炎患者在屈伸膝关节时会感到困难,不能自如地完成正常的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活动受限表现不同,儿童可能因为疼痛而不愿意使用患病肢体进行活动,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奔跑等运动;老年人则可能因为活动受限而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活动都可能受到影响。对于有特定生活方式的人群,如运动员,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训练和比赛;而对于普通上班族,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的工作和出行。
肌肉萎缩:长期的骨膜炎导致肢体活动减少,会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影响肢体的功能,使活动受限情况加重。例如,小腿骨膜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小腿部位的肌肉可能会出现萎缩,导致下肢力量减弱,行走更加困难。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肌肉萎缩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不及时干预也会影响生长发育;成年人肌肉萎缩恢复相对较慢,且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
全身症状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骨膜炎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是感染性骨膜炎,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
发热:感染性骨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侵袭引起,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严重时体温可能会更高。发热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通过升高体温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热表现有所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成年人发热时可能会伴有寒战、乏力等症状。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感染性骨膜炎引发的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控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较差。这是因为身体在应对炎症和感染时,消耗了较多的能量,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症状。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乏力都会影响其日常的活动和生活质量,使患者不愿意进行过多的活动,进一步加重肌肉萎缩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