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因高温闷热环境致汗液潴留等引起分红痱白痱脓痱等好发于汗腺丰富处夏季或湿热环境下发病易诊断治疗需通风凉爽清洁干燥预防要降温保湿换衣婴幼儿需特殊护理湿疹病因复杂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分急亚慢三期好发部位不固定需综合判断治疗要避诱因用激素抗组胺等预防要找避过敏原保湿规律心情舒畅婴幼儿湿疹慎用药选温和弱效遵医嘱老年人湿疹要保湿找内因观反应。
一、病因方面
痱子: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而引起。常见于夏季或湿热环境中,婴幼儿因汗腺功能发育不完善、出汗较多等更易发生。
湿疹:病因较为复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临床表现方面
痱子
红痱(红色粟粒疹):最常见,好发于肘窝、腘窝、胸背、颈、肩、头面等部位。皮损为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常成批出现,自觉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
白痱(晶形粟粒疹):多见于卧床不起、大量出汗、体质虚弱者。好发于躯干部,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易破,干涸后有细微鳞屑,一般无自觉症状。
脓痱(脓疱性粟粒疹):多由红痱发展而来,好发于皮肤褶皱处及小儿头颈部等,皮损为密集的丘疹基础上有针头大小的脓疱,细菌培养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湿疹
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自觉剧烈瘙痒。搔抓后皮肤破损,形成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抓痕、血痂等,自觉瘙痒剧烈。
三、好发部位方面
痱子:更倾向于发生在汗腺丰富、容易出汗且汗液不易蒸发的部位,如颈部、胸背部、腋窝、肘窝等皮肤褶皱处。
湿疹:好发部位不固定,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常见于头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外阴、肛门等部位。
四、诊断方面
痱子:主要根据夏季或湿热环境下发病、好发部位及典型皮损表现即可诊断,一般不难鉴别。
湿疹:需要结合病史、皮损特点、发病部位、病程等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进行斑贴试验等检查协助明确病因。
五、治疗与预防方面
痱子
治疗:保持室内通风凉爽,穿着宽松透气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可外用痱子粉、炉甘石洗剂等,有感染者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
预防:注意室内降温,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小儿要勤换衣物。
湿疹
治疗: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避免食用辛辣食物、避免过度洗烫等。根据病情轻重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对于严重的湿疹还可能需要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但需谨慎使用并遵循医嘱。
预防:注意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皮肤保湿,干燥季节可外用保湿剂,保持生活规律,心情舒畅。
特殊人群方面,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发生痱子或湿疹时更要注意护理。对于婴幼儿痱子,要特别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婴幼儿湿疹则要更加谨慎选择外用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尽量选择温和、弱效的外用糖皮质激素,且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注意皮肤保湿,减少外界刺激对皮肤的影响。老年人发生湿疹时,要注意皮肤的保湿,因为老年人皮肤多干燥,同时要积极寻找可能的内部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