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放化疗后鼻黏膜受损鼻出血,需从局部护理、全身相关因素调整、医疗干预三方面处理。局部护理要保持鼻腔清洁湿润(生理盐水冲洗、涂抹保湿剂)、避免刺激鼻腔(防止挖鼻、减少环境刺激);全身相关因素调整包括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保证蛋白质摄入)、监测凝血功能;医疗干预有药物治疗(止血药物、促进黏膜修复药物),严重时考虑手术干预。
一、局部护理措施
(一)保持鼻腔清洁湿润
1.生理盐水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是常用方法。对于放化疗后鼻黏膜受损鼻出血的患者,一般每日可进行2-3次鼻腔冲洗。生理盐水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痂皮等,减轻炎症反应,同时保持鼻黏膜的湿润环境。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冲洗能有效改善鼻腔黏膜的微环境,降低感染风险,促进鼻黏膜的修复。冲洗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鼻黏膜再次出血。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小儿专用冲洗器具,并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2.涂抹保湿剂:可使用一些具有保湿作用的鼻腔护理产品,如含有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鼻腔软膏。将其涂抹于鼻腔内,能在鼻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鼻黏膜过度干燥。但在涂抹时要注意方法,避免将药物深入鼻腔过深,引起不适或损伤。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肤黏膜相对干燥,更需要注意保湿剂的使用频率和量。
(二)避免刺激鼻腔
1.防止挖鼻:患者应严格避免用手挖鼻,因为挖鼻会直接损伤已经受损的鼻黏膜,导致出血加重和进一步损伤。要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这一点的重要性,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加强监管,防止其不自觉挖鼻。
2.减少环境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一般维持在40%-60%为宜。过低的空气湿度会加重鼻黏膜干燥,过高则可能滋生细菌。同时,要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如烟雾、化学气味等。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在放化疗后鼻黏膜受损期间应严格戒烟,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二、全身相关因素调整
(一)营养支持
1.补充维生素: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对鼻黏膜的修复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鼻黏膜组织的修复;维生素B族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对维持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益。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但要注意剂量,避免过量。
2.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供应,可通过摄入肉类、鱼类、豆类、蛋类等食物来获取。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组织的重要原料,对于鼻黏膜的修复和维持身体的抵抗力都非常关键。例如,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要根据其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合理调整蛋白质的摄入方式和量。
(二)监测凝血功能
放化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等情况。因此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如果发现凝血功能异常,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等治疗来改善凝血状况,从而减少鼻出血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基础凝血疾病的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更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加强预防和处理措施。
三、医疗干预措施
(一)药物治疗
1.止血药物:如果鼻出血较为明显,可根据情况使用止血药物。如局部使用凝血酶棉球等,凝血酶能促进血液凝固,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但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2.促进黏膜修复药物:一些具有促进鼻黏膜修复作用的药物,如表皮生长因子等,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表皮生长因子能刺激鼻黏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鼻黏膜的修复过程。但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其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评估其适用性。
(二)手术干预
如果鼻出血情况较为严重,经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例如,对于一些因鼻黏膜受损严重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可采用鼻腔填塞术等方法进行止血。但手术干预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身体的一般情况、凝血功能等。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更要谨慎权衡手术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