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有下腹疼痛(育龄女性持续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儿童期少见但可致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黏稠、变色、有异味,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别)、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非经期出血)、全身症状(病情重时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生活中要急性期充分休息、保持外阴清洁、病情缓解期适当运动;饮食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需及时就医并配合治疗,孕妇患盆腔炎要谨慎处理,老年女性症状不典型但病情进展快需密切关注。
一、盆腔炎的症状
(一)下腹疼痛
育龄女性:盆腔炎常引起下腹部持续疼痛,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可能加重。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为隐痛、胀痛等。
儿童期女性:儿童盆腔炎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出现下腹部不适,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等,需引起重视。
(二)阴道分泌物异常
一般情况: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质地可能黏稠,颜色可呈黄色、黄绿色,伴有异味。如细菌性盆腔炎相关分泌物可能有鱼腥臭味,而淋菌性盆腔炎分泌物多呈脓性。
不同年龄段:育龄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较为常见,而对于青春期前女孩,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需考虑是否有异物等特殊情况导致感染引发盆腔炎。
(三)月经异常
经期变化: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这是因为盆腔炎症影响了子宫的正常血液循环和内膜修复等过程。例如,一些盆腔炎患者会发现本次月经与以往相比,经量明显增多,经期超过7天。
非经期出血:部分患者可能在非经期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这也是盆腔炎可能导致的症状之一,与炎症刺激子宫血管等有关。
(四)全身症状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伴有寒战。例如,急性盆腔炎患者中约有一半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呈持续性升高或间断性发热。
乏力:患者常感全身乏力、疲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与炎症引起的身体应激反应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
二、盆腔炎的注意事项
(一)生活方面
休息:急性期需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休息可减少机体消耗,有利于炎症的恢复。一般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脓液积聚在直肠子宫陷凹,使炎症局限。
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性生活前后双方都要清洗外阴,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对于儿童盆腔炎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做好外阴清洁护理,勤换尿布等。
运动:在病情缓解期可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盆腔充血,不利于炎症恢复。
(二)饮食方面
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例如,每天可摄入100-150g瘦肉,保证足够的蔬菜摄入,如每天500g左右的新鲜蔬菜。
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辛辣食物可能会加重盆腔充血,导致炎症症状加重;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生冷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间接影响身体对炎症的抵抗能力。
(三)就医方面
及时就诊:一旦出现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疑似盆腔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非常重要,可避免炎症迁延不愈导致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后果。例如,出现症状后应在1-2天内尽快到医院妇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检查、B超、分泌物检测等。
配合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按时服药或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对于儿童盆腔炎患者,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按时带孩子复诊,确保治疗的规范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患盆腔炎需特别谨慎,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因为盆腔炎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如导致早产等,所以孕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尽快处理。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盆腔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但病情可能进展较快。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有下腹不适等情况及时就医,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机体的耐受性,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