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减充血剂、肥大细胞稳定剂等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鼻黏膜炎症,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可用,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抗组胺药竞争性阻断组胺受体,成人及大部分儿童可用,2岁以下儿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阻断白三烯受体,成人和6个月及以上儿童可用,6个月以下婴儿、有特殊病史患者需谨慎;鼻用减充血剂收缩鼻黏膜血管缓解鼻塞,成人和6岁及以上儿童短期可用,6岁以下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肥大细胞稳定剂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需咨询医生,出现不适反应需停药就医。
一、鼻用糖皮质激素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多种途径减轻鼻黏膜炎症,改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能有效缓解慢性鼻炎的相关症状,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其在多个随机对照试验中显示出对慢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炎症的显著改善作用,可降低鼻黏膜的水肿程度,减少炎性细胞浸润。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均可使用。但对于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要注意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等,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对其鼻黏膜发育等方面的潜在影响。而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也需要在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使用,因为目前关于其在这些特殊人群中的长期安全性数据相对有限。
二、抗组胺药
1.作用机制:竞争性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由组胺介导的过敏相关症状,如氯雷他定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慢性鼻炎患者的打喷嚏、鼻痒等症状。例如,氯雷他定的临床研究显示,服用后能显著降低患者打喷嚏的频率和鼻痒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及大部分儿童均可使用,但2岁以下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避免使用,因为抗组胺药主要通过肝肾功能代谢,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1.作用机制:阻断白三烯受体,减轻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如孟鲁司特钠等。临床研究发现,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鼻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能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其作用机制涉及对炎症通路中白三烯相关环节的阻断,从而减轻鼻黏膜的炎症状态。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和6个月及以上儿童均可使用。对于6个月以下婴儿,目前相关用药经验相对较少,使用时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严格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同时,对于有出血性疾病等特殊病史的患者,也需要考虑药物可能对凝血等方面的影响,因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一般情况下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但在特殊病史患者中仍需谨慎对待。
四、鼻用减充血剂
1.作用机制:通过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缓解鼻塞症状,如羟甲唑啉鼻喷雾剂等。但需注意连续使用一般不宜超过7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表明,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能快速缓解鼻塞症状,但长期使用会破坏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鼻黏膜反跳性充血等问题。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和6岁及以上儿童可在短期使用时考虑,但6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因为儿童鼻黏膜等更娇嫩,使用鼻用减充血剂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也需谨慎使用,因为鼻用减充血剂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风险。
五、肥大细胞稳定剂
1.作用机制: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如色甘酸钠鼻喷雾剂等。色甘酸钠鼻喷雾剂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减少过敏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慢性鼻炎的相关症状,在一些过敏性因素导致的慢性鼻炎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临床观察显示其能减少患者的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发作次数。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相对较为安全。但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前需咨询医生,因为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大量临床数据表明其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但仍需要谨慎评估。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