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咽喉炎是接触过敏原后咽喉部发生过敏反应性炎症过敏原常见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某些食物发病机制是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反应肥大细胞等释放炎性介质致咽喉部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增多等出现咽喉部症状如瘙痒咳嗽异物感及全身症状部分伴过敏性鼻炎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治疗预防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治疗等通过综合措施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同人群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一、过敏性咽喉炎的定义
过敏性咽喉炎是由于接触过敏原后,咽喉部发生的过敏反应性炎症。过敏原常见的有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某些食物等。
二、发病机制
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敌人”,从而启动免疫反应。体内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会释放如组胺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会导致咽喉部的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黏液分泌增多等,进而引发咽喉部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三、临床表现
1.咽喉部症状
瘙痒:患者会感觉咽喉部有明显的瘙痒感,这种瘙痒感比较明显,常常会导致患者不自觉地清喉或者频繁吞咽。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咳嗽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偶尔轻咳,而有的患者可能会频繁剧烈咳嗽,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后咳嗽会加重。
异物感:患者会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存在,但是又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这种异物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吞咽和呼吸等。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喘息等呼吸道其他部位过敏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频繁清喉、咳嗽等表现,而成年人可能更能准确描述咽喉部的瘙痒、异物感等症状。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过敏原环境中的人群,如经常接触花粉的人、家中饲养宠物且未做好清洁的人等,发病风险相对较高。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过敏性咽喉炎的几率也会增加。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与接触过敏原的关系、既往过敏史等。例如,患者是否在特定季节(如花粉传播季节)症状加重,是否在接触宠物后症状明显等。
2.体格检查:检查咽喉部黏膜情况,可见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等表现。
3.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通过在皮肤表面点刺少量常见过敏原提取物,观察皮肤的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如果皮肤出现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则提示对相应过敏原过敏。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检测血液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水平,若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对该过敏原处于致敏状态。
五、治疗与预防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品等;宠物毛发皮屑过敏者,尽量避免接触宠物或者定期给宠物清洁等。不同年龄人群需要根据其生活环境和习惯来采取相应的避免接触措施,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来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防花粉口罩等。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可以缓解咽喉部瘙痒、咳嗽等症状,有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如鼻用抗组胺药,对于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也有帮助)。但要注意不同抗组胺药物的适用人群有差异,儿童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
糖皮质激素: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如咽喉部黏膜明显水肿、咳嗽剧烈影响生活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口服、雾化吸入等给药途径。雾化吸入相对全身副作用较小,更适合儿童等人群。
3.免疫治疗:对于明确过敏原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的耐受性逐渐提高,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
总之,过敏性咽喉炎是一种与过敏原接触密切相关的咽喉部炎症性疾病,通过明确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人群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最大程度减轻过敏性咽喉炎带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