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嵌顿有典型症状,包括局部肿块坚硬不能回纳、疼痛哭闹不止、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特点,生活中腹压增加和过度活动易诱发,发现嵌顿要避免自行盲目处理,需及时送医紧急处理,延误治疗可致严重后果。
一、小儿疝气嵌顿的典型症状
1.局部肿块表现
小儿疝气嵌顿首先会在腹股沟或阴囊部位出现明显的肿块。正常情况下,小儿疝气可在站立、哭闹等腹压增加时突出,而嵌顿时肿块会变得坚硬、不能回纳。例如,腹股沟斜疝嵌顿时,腹股沟区可触及质地较硬、边界清楚的肿块,一般呈椭圆形或梨形。这是因为疝内容物(多为肠管等)被疝环卡住,无法回到腹腔,局部组织肿胀、嵌顿导致肿块形态改变。
对于女孩的股疝嵌顿,肿块可出现在腹股沟下方卵圆窝处,也是质地较硬且不能回纳的肿块。
2.疼痛表现
小儿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往往表现为哭闹不止。因为嵌顿的肠管等组织受到卡压,局部血液循环受阻,产生疼痛刺激。婴儿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主要通过哭闹来体现疼痛,而且疼痛会比较剧烈,随着嵌顿时间延长,疼痛可能会加剧。同时,患儿可能会出现拒按腹部的表现,因为腹部尤其是疝所在部位有明显的疼痛。
3.消化道症状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肠管嵌顿时,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肠道逆蠕动,从而引起恶心、呕吐。初期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随着嵌顿时间延长,可能会出现胆汁样呕吐物,这提示肠道梗阻情况加重。如果嵌顿时间过久,还可能出现腹胀,因为肠道内气体和内容物积聚,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腹部膨隆。
二、不同年龄小儿疝气嵌顿的特点
1.婴儿期
婴儿的疝气嵌顿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婴儿表达能力差,主要通过哭闹等表现。婴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较多见,由于婴儿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疝环相对较松弛,但是嵌顿时同样会出现上述局部肿块、疼痛、消化道症状等。而且婴儿皮肤娇嫩,局部肿块可能会引起家长注意,但需要仔细鉴别。例如,有的婴儿疝气嵌顿后,腹股沟区肿块可能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所以对于婴儿不明原因的哭闹、腹股沟区异常等情况要高度警惕疝气嵌顿。
2.幼儿期
幼儿能够表达一定的不适,当发生疝气嵌顿时,幼儿可能会诉说腹部疼痛等情况。此时幼儿的疝环相对比婴儿稍坚韧一些,但嵌顿后同样会出现肿块不能回纳、疼痛、消化道症状等。幼儿可能会因为疼痛而不愿意行走、玩耍等,家长可以观察到幼儿的活动状态改变来辅助判断。
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影响及应对
1.腹压增加相关
小儿剧烈哭闹、剧烈咳嗽、排便用力等会增加腹压,容易诱发疝气嵌顿。例如,小儿长时间哭闹时,腹腔内压力升高,使得腹腔内容物更容易通过薄弱的疝环突出,若突出后不能回纳就会发生嵌顿。家长要注意尽量避免小儿长时间哭闹,当小儿哭闹时可以通过安抚等方式尽快让小儿停止哭闹,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对于有咳嗽的小儿要及时治疗,缓解咳嗽症状,减少腹压增加对疝气的影响。在小儿排便时,要注意引导小儿不要过度用力排便,避免腹压突然升高。
2.活动相关
小儿过度活动也可能增加疝气嵌顿风险。比如小儿过度奔跑、跳跃等剧烈活动时,腹腔内压力变化较大,容易导致疝气突出并嵌顿。家长要注意根据小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活动量,避免小儿进行过于剧烈、容易导致腹压大幅波动的活动。在小儿活动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观察,一旦发现小儿有疝气突出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让小儿平卧,尝试回纳肿块等。
四、特殊人群(小儿)疝气嵌顿的紧急处理注意事项
1.避免自行盲目处理
家长千万不要自行盲目地对嵌顿的肿块进行强力按压回纳等操作。因为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肠管等组织进一步损伤,加重病情。例如,强力按压可能会导致肠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如果发现小儿疝气嵌顿,应立即带小儿前往医院就诊。
2.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小儿疝气嵌顿是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肠管坏死等严重后果。因为嵌顿时间越长,肠管等组织缺血、坏死的风险越高。所以一旦发现小儿有疝气嵌顿的表现,如局部肿块不能回纳、哭闹不止、消化道症状等,要尽快送往有儿科急诊的医院进行处理。医生会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相应的治疗,可能会采用手法复位等方法,如果手法复位不成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解除嵌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