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甲肥大与鼻腔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常见病因有鼻腔炎症(感染性、过敏性)、邻近器官炎症波及、不良生活习惯等,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睡眠障碍等,诊断靠鼻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药物、鼻腔冲洗)和手术(保守无效时谨慎采用),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要注意预防相关诱因、规范治疗等。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鼻甲是鼻腔内的正常结构,分为下鼻甲、中鼻甲和上鼻甲。鼻甲肥大是指鼻甲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鼻甲黏膜水肿、增生,导致鼻腔阻塞。儿童鼻甲肥大多与鼻腔的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
二、常见病因
1.鼻腔炎症
感染性炎症: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感冒,若反复不愈,病毒感染可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导致鼻甲黏膜充血、肿胀,长期可发展为鼻甲肥大。例如,有研究表明,儿童病毒性感冒后约5%-10%会继发鼻腔慢性炎症,进而增加鼻甲肥大的发生风险。
过敏性炎症:儿童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引起过敏性鼻炎。过敏反应导致鼻腔黏膜水肿,长期的过敏炎症刺激会使鼻甲黏膜增生肥厚。据统计,在有过敏体质的儿童中,约30%-40%会出现鼻甲肥大的情况。
2.邻近器官炎症波及:如腺样体肥大,腺样体与后鼻孔相邻,腺样体肥大时可堵塞后鼻孔,影响鼻腔通气,进而导致鼻甲继发性肥大。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的发生率约为10%-20%,其中部分儿童会合并鼻甲肥大。
3.不良生活习惯:儿童长期挖鼻等不良习惯,可损伤鼻腔黏膜,引起鼻腔炎症,进而导致鼻甲肥大。
三、临床表现
1.鼻塞:是最主要的症状,可为单侧或双侧鼻塞。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时鼻音重,婴幼儿不会用口呼吸,可出现张口呼吸、吃奶时哭闹等情况。例如,鼻甲肥大导致双侧鼻塞时,儿童吃奶时因鼻腔堵塞无法正常呼吸,会频繁中断吃奶。
2.流涕:可伴有流涕,鼻涕可为清涕(过敏性鼻炎时)或脓涕(合并感染时)。
3.睡眠障碍:严重鼻塞可影响儿童睡眠,出现睡眠时打鼾、睡眠不安、频繁翻身等情况。长期睡眠障碍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身高、智力发育等。
四、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鼻甲的形态、大小、黏膜情况等。能清晰看到鼻甲是否有水肿、增生,以及鼻腔内是否有其他病变如腺样体肥大等。
2.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鼻窦CT检查,了解鼻腔、鼻窦的结构情况,有助于判断鼻甲肥大的程度以及是否合并鼻窦炎症等。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感染性鼻炎引起的鼻甲肥大,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如细菌感染明确时);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甲肥大,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合适的剂型)、抗组胺药物等。例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炎症,缓解鼻甲水肿,但要注意儿童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甲黏膜水肿。儿童可以使用专门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冲洗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呛咳。一般每天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
2.手术治疗:一般是在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方式包括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但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儿童鼻腔仍在发育中,手术需谨慎。例如,只有当鼻甲肥大严重影响儿童呼吸、生长发育,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且手术要充分评估对儿童鼻腔正常功能的影响。
六、对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等)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儿童年龄因素:婴幼儿鼻甲肥大时,由于其鼻腔狭窄,鼻塞症状可能更明显,对呼吸和吃奶影响较大。在护理方面,要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学龄儿童鼻甲肥大可能影响其学习时的注意力,因为鼻塞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
2.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对鼻甲肥大的发生发展无明显差异,但在护理和治疗中要根据儿童个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生活方式影响:有过敏体质的儿童,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同时,要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挖鼻等。
4.病史影响: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儿童,更易发生鼻甲肥大,要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增强体质,如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规范治疗,避免发展为慢性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