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痛有多种常见疾病类型,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有相应评估与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包括休息饮食、局部护理、针对病因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咽喉痛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可由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在季节更替、劳累过度时易发病。典型症状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畏寒、头痛等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除了有咽喉痛症状外,还常伴有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好发于儿童,夏秋季多见。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1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腭舌弓等部位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
樊尚咽峡炎: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引起,可散发或流行。全身症状一般较轻,患者感觉单侧咽痛,吞咽时明显,咽部检查可见一侧扁桃体覆盖有灰色或黄色假膜,擦去后可见下面有溃疡,周围组织充血。
反流性咽喉炎: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咽喉,刺激损伤咽喉黏膜引起。肥胖、妊娠、长期吸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人群易患。除咽喉痛外,还常有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咳嗽等症状,症状在卧位时加重。
咽喉部异物:多有明确异物吸入或吞咽史,常见于儿童及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的人群。异物可嵌顿在扁桃体、会厌谷、梨状窝等部位,引起剧烈咽痛,吞咽时疼痛加剧,可伴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咽喉部肿瘤:如喉癌、下咽癌等,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高危因素。咽喉痛可为持续性,逐渐加重,可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晚期可能出现颈部肿块等表现。
咽喉痛的评估与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咽部黏膜情况,如是否充血、肿胀、有无溃疡、假膜等,扁桃体大小、形态、有无脓性分泌物,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对于感染性疾病,可进行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必要时可进行咽拭子培养,明确致病菌。
影像学检查:如怀疑咽喉部肿瘤,可进行喉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咽喉部病变情况,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对于颈部病变,可选择颈部超声、CT或MRI等检查,了解颈部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情况。
咽喉痛的治疗原则(非药物性及一般性原则)
休息与饮食: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烫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咽喉部湿润。
局部护理: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减轻咽喉部炎症反应;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因咽喉痛导致进食减少而引起营养不良等问题。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痛,一般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即可,病程具有自限性;如果是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对于反流性咽喉炎,需要使用抑酸药物,并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抬高床头等;对于咽喉部异物,需及时取出异物;对于咽喉部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咽喉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咽喉痛需特别关注,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例如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易出现高热惊厥,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儿童咽喉部异物需及时发现并取出,避免延误病情。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童适宜的剂型,如小儿专用的糖浆、颗粒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孕妇:孕妇出现咽喉痛时,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喉痛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休息、多饮水等;细菌感染时需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用药前需咨询医生。同时要注意孕妇的全身状况,保证孕妇营养,以利于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咽喉痛可能与多种基础疾病相关,如合并糖尿病时,咽喉部感染不易控制,需密切关注血糖情况;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