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惊厥是儿童期常见与发热相关的自限性惊厥性疾病,6月-5岁儿童多发,发作时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等,间歇期脑电图多数正常,主要靠年龄、发热与惊厥关系等诊断,治疗是控制惊厥和处理发热,预后大多较好;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致慢性脑功能障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表现多样且可反复发,间歇期脑电图有癫痫样放电,需结合多方面诊断,治疗用抗癫痫药,预后个体差异大,儿童和成年情况各有需注意的方面。
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多与发热相关,通常是由于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发热时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多发生在6个月-5岁儿童,体温多在38℃以上突然升高时引发惊厥,属于自限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发热激活了体内的一系列炎症反应等,使得神经元的稳定性被打破,出现异常放电。
癫痫:是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脑部结构异常、神经递质紊乱等多种因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是脑部神经元的异常同步化放电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热惊厥:典型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多为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多数在几分钟内缓解,发作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或凝视,面色发绀等,发作后患儿精神状态可逐渐恢复,一般仅在发热初期短时间内出现一次惊厥发作,少有反复发作。
癫痫:临床表现多样,可表现为抽搐、感觉异常、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发作形式多样,如部分性发作(仅局部肌肉抽搐或感觉异常等)、全面性发作(全身抽搐、意识丧失等),且癫痫发作可反复出现,无明显发热诱因(部分癫痫患者在发热时也可诱发,但并非主要与发热相关)。
脑电图表现
热惊厥:发作间歇期脑电图多数正常,在发热时进行脑电图检查可能会有一些非特异性改变,但一般不存在癫痫样放电,热退一周后复查脑电图多恢复正常。
癫痫:发作间歇期脑电图可出现癫痫样放电,如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等特征性改变,且脑电图异常放电与癫痫的发作类型、病灶部位等有一定关联。
诊断与鉴别诊断
热惊厥:主要根据患儿的年龄(6个月-5岁)、发热与惊厥的关系(多在发热初期体温骤升时发作)、惊厥发作表现(短暂、全身或局部抽搐等)以及排除其他可引起惊厥的疾病来诊断,如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紊乱等疾病。
癫痫:需要结合病史(包括发作时的详细表现、家族史等)、脑电图检查(发现癫痫样放电)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以明确脑部是否有结构异常等)来综合诊断,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发作相鉴别,如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惊厥。
治疗与预后
热惊厥:治疗上主要是控制惊厥发作,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止惊等对症处理,同时积极处理发热,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预后一般较好,大部分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发育逐渐完善,热惊厥会不再发作,仅有少数可能转化为癫痫。
癫痫:治疗主要是根据癫痫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如部分性发作可选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全面性发作可选用丙戊酸钠等药物。预后因个体差异较大,若能规范治疗,部分患儿可控制发作,但需要长期服药,且部分患儿可能会有智力、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而少数难治性癫痫可能预后较差。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热惊厥:婴幼儿期是热惊厥的高发年龄段,此阶段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时可适当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避免体温急剧升高引发惊厥。同时,要注意让儿童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发热感染的机会。
儿童癫痫:儿童癫痫患者需要家长格外关注其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在用药方面,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导致癫痫发作频繁。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复查等。对于女性癫痫患儿,还需要关注其月经周期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等。
成年热惊厥与癫痫:成年热惊厥相对较少见,若成年后出现热惊厥,需要详细检查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等情况。成年癫痫患者需要注意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危险工作,防止发作时出现意外。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饮酒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