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咽喉肿痛有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各年龄段用淡盐水漱口或婴幼儿用纱布擦口腔)和调整饮食(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清淡易消化食物且儿童注意营养均衡)、药物治疗相关有局部用药(含片、喷雾剂)和全身用药(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物且均遵医嘱)、针对不同病因处理包括感染性因素(病毒感染具自限性需休息等、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并关注儿童情况)和非感染性因素(过敏致肿要避过敏原用抗过敏药且关注严重反应、用声过度要让咽喉休息)。
一、一般治疗措施
(一)保持口腔清洁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使用淡盐水漱口是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淡盐水能够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有助于缓解咽喉肿痛。例如,健康成年人可每日多次用温淡盐水漱口,每次漱口时间保持在30秒左右;儿童漱口时需注意避免误咽盐水,可适当减少盐水浓度并在成人监护下进行。
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家长可在喂奶前后用干净的纱布蘸取清水轻轻擦拭口腔,保持口腔黏膜的清洁,降低因口腔细菌感染引发咽喉肿痛的风险。
(二)调整饮食
水分摄入:各年龄段人群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水可以湿润咽喉,减轻咽喉黏膜的充血、肿胀状况。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年龄较小的幼儿每千克体重每日需摄入120-150毫升左右的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饮食种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类食物会刺激咽喉黏膜,加重肿痛症状。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对于儿童,还应注意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新鲜的橙子、草莓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咽喉黏膜的修复。
二、药物治疗相关(仅提及药物名称)
(一)局部用药
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这类含片可直接作用于咽喉局部,起到清凉、止痛、消肿的作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儿童使用含片时需注意防止误吸,可选择儿童专用的含片或在成人帮助下含服较小剂量。
喷雾剂:例如开喉剑喷雾剂等,喷雾剂能使药物直接喷洒在咽喉部位,快速发挥作用,缓解咽喉肿痛。使用时需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儿童使用时要避免药液进入眼睛等敏感部位,最好在成人指导下使用。
(二)全身用药
抗生素:如果咽喉肿痛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情况,可能会用到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对青霉素不过敏者)、头孢菌素类等。但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尤其要注意儿童使用抗生素时的剂量和禁忌,避免滥用导致耐药等问题。
抗病毒药物:若咽喉肿痛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如病毒性咽炎等,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同样需要在明确病毒感染且符合用药指征时由医生开具使用,儿童使用时更要谨慎权衡利弊。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
(一)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如常见的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具有一定自限性。除了上述一般治疗和局部对症用药外,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1-2周左右可自行缓解。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咽喉肿痛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细菌感染:除了使用抗生素外,还需关注感染的严重程度。例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除了全身使用抗生素外,局部可能还需要更积极的处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细菌感染引起咽喉肿痛时,家长要格外留意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二)非感染性因素
过敏因素:如果是过敏导致的咽喉肿痛,如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起的咽喉黏膜水肿、肿痛。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然后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对于儿童过敏引起的咽喉肿痛,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皮疹、呼吸困难等,若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表现,需立即送医抢救。
用声过度: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导致的咽喉肿痛,要让咽喉充分休息,避免继续过度用声。可通过适当少说话、发声训练等方式来促进咽喉恢复。儿童如果因为长时间哭闹、大声喊叫等导致咽喉肿痛,家长要及时安抚孩子情绪,减少其过度用声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