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周围性常见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枢性多由脑血管疾病等引起,非药物干预包括休息体位调整、减少刺激,不同病因有相应应对措施,日常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出现眩晕发作频繁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眩晕症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眩晕症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常见于梅尼埃病,多有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常伴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其病变部位在迷路或前庭神经;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则是与头部位置变化相关的短暂眩晕,由耳石移位引起。中枢性眩晕多由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引起,眩晕程度相对较轻,但可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
二、眩晕症的非药物干预方法
1.休息与体位调整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发作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摔倒。周围性眩晕患者可尝试取舒适体位,如头部固定在相对舒适的位置,减少头部活动。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通过特定的复位手法来改善症状,复位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不同的耳石位置采取不同的复位方式,如Epley法等,通过改变头位使耳石回到原来的位置。
儿童患者:要确保其休息环境安全,避免因眩晕导致意外。在体位调整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患儿不适。
2.减少刺激
光线与声音: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烈的光线和嘈杂的声音刺激,这对各年龄段眩晕患者都很重要。例如,周围性眩晕患者在发作时,嘈杂环境可能会加重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头部活动:尽量减少头部不必要的活动,尤其是周围性眩晕患者,头部的突然转动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眩晕。
三、针对不同病因的应对措施
1.梅尼埃病
一般情况:发作期需限制盐分摄入,建议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以减轻内耳水肿。对于频繁发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如内淋巴囊手术等。
儿童梅尼埃病:相对少见,治疗需更加谨慎。首先同样要注意休息和饮食调整,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优先采取保守的非药物和低风险药物治疗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眩晕发作频率、听力变化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中枢性眩晕
成年人:如果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需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符合溶栓指征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对于不符合溶栓的患者,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改善脑循环药物等。如果是出血性脑血管病,需根据出血量等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药物选择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所有人群:主要依靠复位治疗,复位后患者需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避免剧烈头部运动,可适当休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复位才能完全治愈。
四、眩晕症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生活方式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功能,对预防眩晕发作有一定帮助。儿童则需要根据年龄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婴幼儿可能需要12-16小时,学龄前儿童11-13小时等。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平衡能力,但在眩晕发作期应避免运动。
2.饮食方面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对于梅尼埃病患者,要严格控制盐分摄入,前文提到每日盐分不超过5克,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内耳,诱发眩晕发作。
避免刺激性饮品:减少咖啡、浓茶的摄入,因为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眩晕症状加重。
五、何时需要及时就医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眩晕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眩晕伴有头痛剧烈、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眩晕持续不缓解,经过简单休息等处理后无改善;儿童出现眩晕症状,尤其是伴有发热、呕吐等其他异常表现时。及时就医可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