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型手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手足皮肤角质层致的慢性皮肤病,皮肤癣菌喜温暖潮湿环境且人体手足皮肤屏障受损时易发病,临床表现为手部皮肤干燥增厚粗糙皮纹加深冬季皲裂出血疼痛,足部足跟足缘等部位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夏季轻度水疱以角化过度为突出特点瘙痒相对较轻,发病因素有年龄(各年龄段成人可患病儿童少见)、性别(无明显差异与生活习惯接触机会等有关)、生活方式(卫生习惯差接触公共物品易感染)、病史因素(既往手足癣未愈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易患),诊断方法为观察临床表现及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见菌丝孢子、真菌培养鉴定菌种),需与慢性湿疹(慢性湿疹瘙痒剧烈无真菌学阳性表现)、掌跖脓疱病(掌跖脓疱病有脓疱且真菌学检查阴性)鉴别。
一、定义
角化型手足癣是由皮肤癣菌侵犯手足皮肤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皮肤癣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这些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当人体手足部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时,就容易受到皮肤癣菌的侵袭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
手部:常累及单侧或双侧手部,表现为手部皮肤干燥、增厚、粗糙,皮纹加深,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疼痛明显。例如,患者手部皮肤失去正常的细腻感,变得像树皮一样粗糙,皲裂处可能会因为接触外界刺激而引发感染。
足部:多发生在足跟、足缘等部位,同样有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等表现,夏季时可能会有轻度的水疱,但主要以皮肤角化过度为突出特点,足部皮肤容易因多汗而滋生真菌,进一步加重角化表现。
2.瘙痒程度:一般瘙痒症状相对较轻,但在皮肤皲裂时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这与其他类型手足癣可能有较明显瘙痒不同,角化型手足癣更多是以皮肤的角化改变为主要特征,瘙痒不是其最突出的剧烈表现。
三、发病因素
1.年龄因素
成人:各年龄段成人都可能患病,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屏障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尤其是一些从事手部劳动较多或足部易出汗的人群,如厨师、运动员等,更易患角化型手足癣。
儿童: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家族中有手足癣患者,儿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发病,不过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嫩,发病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可能更易出现炎症反应,但总体也是以皮肤角化等改变为主。
2.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均可发病,主要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接触真菌的机会等有关。例如,男性如果从事一些需要频繁接触水或污染物品的工作,患角化型手足癣的风险并不比女性低;女性如果足部多汗且不注意足部卫生,也容易患上该病。
3.生活方式
卫生习惯:长期不注意手足部卫生,如不经常洗手、洗脚,不更换袜子等,会增加感染皮肤癣菌的机会。比如,长时间运动后足部出汗较多,若不能及时清洗和更换干净袜子,就为皮肤癣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接触因素:经常接触公共浴池、游泳池、宾馆等公共场所的物品,如共用拖鞋、毛巾等,容易间接接触到皮肤癣菌而被感染。例如,在公共游泳池中,若泳池的卫生条件不佳,含有皮肤癣菌的水就可能导致接触的人感染角化型手足癣。
4.病史因素:如果既往有手足癣病史,没有彻底治愈,病情迁延不愈,就容易发展为角化型手足癣。另外,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皮肤的抵抗力也较弱,更容易患角化型手足癣,而且病情可能相对顽固,难以治愈。
四、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手足部皮肤的干燥、增厚、粗糙、脱屑等典型的角化表现,初步怀疑为角化型手足癣。
2.真菌学检查
直接镜检:取病变部位的皮屑进行镜检,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即可明确诊断。例如,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皮肤癣菌的形态结构,从而确定是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角化型手足癣。
真菌培养:将皮屑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能够进一步鉴定出具体是哪种皮肤癣菌,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
五、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慢性湿疹:慢性湿疹也可出现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等表现,但慢性湿疹多有瘙痒剧烈的特点,且发病与过敏等因素关系密切,一般没有真菌学检查阳性的表现,而角化型手足癣真菌学检查可发现皮肤癣菌。
2.掌跖脓疱病:掌跖脓疱病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足底出现脓疱,然后干燥脱屑,但其脓疱的特点与角化型手足癣不同,而且掌跖脓疱病的发病机制与角化型手足癣完全不同,通过真菌学检查可以鉴别,掌跖脓疱病真菌学检查为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