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形成与遗传、生活方式、年龄、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作息规律、合理用眼、饮食调整)和眼部护理(冷敷热敷、使用眼霜)改善,儿童和老年人改善黑眼圈有不同注意事项,黑眼圈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排查疾病因素。
一、黑眼圈的形成原因
黑眼圈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遗传因素,部分人由于先天眼部皮肤较薄,皮下血管颜色容易透出,从而形成黑眼圈,这种情况受遗传基因影响,从出生可能就会存在相关表现。其二,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熬夜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导致眼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血液瘀滞,进而形成黑眼圈;过度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也会加重眼周疲劳,影响眼部代谢,促使黑眼圈形成;此外,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成分会影响血液循环,也容易出现黑眼圈。其三,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眼周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流失,皮肤变薄,眶隔脂肪突出等,会使黑眼圈更加明显,这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其四,疾病因素,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肝病等,也可能导致黑眼圈的出现,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整体代谢和血液循环等。
二、改善黑眼圈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至关重要,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会更长,比如学龄前儿童需10-13小时,小学生9-11小时等。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能让眼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有助于改善黑眼圈。
2.合理用眼
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使用电子设备30-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者做眼保健操。对于儿童,要避免过早接触电子设备,家长应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比如学龄前儿童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应限制在1小时内,且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距离。通过合理用眼,减轻眼周疲劳,预防黑眼圈加重。
3.饮食调整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菠菜等,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维持眼周皮肤的健康;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像坚果类,能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眼周皮肤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因为高盐饮食会导致身体水分潴留,加重眼周水肿,从而可能加重黑眼圈。
(二)眼部护理
1.冷敷与热敷
冷敷:可以使用冷毛巾或者冰袋冷敷眼周,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冷敷能够收缩眼周血管,减少血液瘀滞,对于因熬夜等导致的暂时性黑眼圈有一定改善作用。不过,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
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者热敷眼罩热敷眼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1-2次。热敷可以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眼周肌肉疲劳。但如果是眼部有炎症等情况则不适合热敷。
2.使用眼霜
选择合适的眼霜,眼霜中一般含有一些有效成分,如咖啡因等,能够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减轻黑眼圈。在选择眼霜时,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肤质等因素来挑选。对于儿童,不建议随意使用成人眼霜,因为儿童眼周皮肤较为特殊,应选择儿童专用的眼部护理产品(如果有必要)。使用时取适量眼霜轻轻涂抹在眼周,并用无名指轻轻按摩,帮助眼霜吸收。
三、特殊人群改善黑眼圈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黑眼圈可能与睡眠不足、过敏等因素有关。要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果儿童有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导致黑眼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在眼部护理方面,要使用儿童专用或者温和无刺激的产品,避免儿童自行使用成人化妆品等,防止对眼周皮肤造成损伤。
(二)老年人
老年人黑眼圈可能与年龄相关的皮肤变化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有关。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病等,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在生活方式上,要保证老年人的作息规律,适当进行眼部保健活动,如缓慢的眼周按摩等,但要注意力度适中。在选择眼部护理产品时,要选择滋润且适合老年人皮肤状态的产品,因为老年人眼周皮肤较为干燥,需要加强保湿。
总之,改善黑眼圈需要从多方面综合入手,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果黑眼圈情况较为严重或者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