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致慢性脑功能障碍病,发病机制是神经元异常放电致大脑功能暂时紊乱;常见病因有遗传、脑部疾病(如先天脑发育异常、颅脑外伤、肿瘤、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全身或系统性疾病(如代谢紊乱、中毒);临床表现分部分性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意识清、复杂部分性发作意识障碍伴自动症)和全面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意识丧失伴抽搐等、失神发作短暂意识丧失);诊断靠病史采集、脑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与管理包括药物治疗(依类型选药个体化)、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可选,有适应证和风险)、生活管理(规律生活、避免不良习惯、儿童心理支持、育龄女合理规划妊娠)。
癫痫是一种由脑部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
一、发病机制
脑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是癫痫发作的核心机制。正常情况下,神经元的电活动是有序的,而当各种原因导致神经元的膜电位不稳定,出现过度同步化放电时,就会引发癫痫发作。这种异常放电可导致大脑功能暂时紊乱,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抽搐、意识障碍、感觉异常等。
二、常见病因
1.遗传因素:在一些癫痫患者中,遗传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癫痫的风险。有家族癫痫病史的人群,其后代患癫痫的概率相对较高。
2.脑部疾病:
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如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大脑皮质发育畸形等情况,可导致癫痫发生。
颅脑外伤:头部受到严重撞击等外伤后,可能引起癫痫。外伤的严重程度、受伤部位等都与癫痫的发生相关。
脑部肿瘤:脑部的肿瘤组织可能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癫痫。
脑血管病:像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损伤神经元,增加癫痫的发病风险。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炎症可刺激脑部神经元,引发癫痫。
3.全身或系统性疾病:
代谢紊乱:例如低血糖、低血钙等代谢异常情况,可影响神经元的正常代谢和电活动,导致癫痫发作。
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药物中毒(如抗精神病药物等)等,都可能引起脑部神经元功能异常,诱发癫痫。
三、临床表现
1.部分性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患者身体某一局部发生不自主的抽搐,可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感等,但意识清楚。例如,手指或脚趾的抽搐,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
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同时可伴有自动症,如无意识地咀嚼、摸索、游走等动作,发作后可能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2.全面性发作: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又称大发作,发作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随后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收缩,接着进入阵挛期,表现为全身抽搐,可伴有瞳孔散大、口吐白沫等症状,发作后患者常感到疲惫、嗜睡。
失神发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作时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正在进行的活动停止,双眼凝视,持续数秒后恢复正常,患者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作史,包括发作的时间、频率、诱因、发作时的表现等。例如,了解患者第一次发作的年龄、发作时是否有外伤、发热等情况。
2.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可发现异常放电的波形,如棘波、棘慢复合波等,有助于明确癫痫的诊断以及判断癫痫的类型。
3.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可以帮助发现脑部的结构性病变,如肿瘤、脑发育异常等,对于明确癫痫的病因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与管理
1.药物治疗:根据癫痫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例如,部分性发作可选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全面性发作中的失神发作可选用乙琥胺等药物。药物治疗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控制发作又不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目的。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部有明确的致痫病灶,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来控制癫痫发作。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
3.生活管理:癫痫患者需要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家长要给予心理支持,避免患儿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对于育龄期的女性癫痫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规划妊娠,因为抗癫痫药物可能对胎儿有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