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影响运动及可能伴非运动症状发病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致多巴胺减少有关临床表现有运动症状如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及非运动症状如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认知障碍等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诊断常用英国脑库标准治疗有药物手术康复治疗不同人群如老年女性有特殊生活方式及有病史者治疗管理需注意相应事项。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也可能伴随非运动症状。
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的发病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会合成多巴胺,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对调节运动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当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受损后,脑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进而导致基底节等区域的神经递质调节失衡,引发一系列运动障碍等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
运动症状
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常从一侧手部开始,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静止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随着病情进展,震颤可累及四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等。
肌强直:患者肢体可出现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时)或齿轮样强直(伴震颤时),表现为肌肉僵硬,活动受限,患者感觉肢体发紧、沉重。
运动迟缓:患者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例如,面部表情减少,呈现“面具脸”;书写时字体变小,称为“小写症”;走路时起步困难,一旦启动,身体前倾,步伐变小变慢,不能及时止步,即“慌张步态”等。
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容易摔倒,平衡能力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的姿势。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有便秘、多汗、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例如,患者可能长期存在排便困难;在改变体位时,如从卧位变为坐位或站位时,出现头晕、眼花等低血压表现。
精神、认知障碍: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可出现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
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来进行诊断。常用的诊断标准有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等。一般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运动迟缓,并至少具备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或姿势平衡障碍中的一项,同时排除其他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疾病后,可临床诊断为帕金森病。
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能系统等方式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例如,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是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能显著改善运动症状,但随着病程延长,可能会出现运动并发症等问题。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DBS),通过植入电极刺激脑内特定核团,调节神经环路功能,改善运动症状。
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例如,平衡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姿势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作业治疗可以训练患者的手部精细动作,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例如,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时,要注意与治疗其他基础疾病药物的搭配,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行动不便,要加强护理,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女性患者:女性帕金森病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药物使用需谨慎评估。例如,某些抗帕金森病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潜在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女性患者可能存在的激素变化对病情的影响等。
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帕金森病患者,需要提醒其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因为吸烟可能会影响某些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代谢,饮酒可能加重药物不良反应或影响病情控制,应在医生建议下合理调整生活中的烟酒摄入情况。
有病史人群:对于既往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参考既往病史资料。例如,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抗帕金森病药物时要更加谨慎,需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