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相关病症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非药物治疗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热敷、冷敷、超声波、冲击波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及局部外用药物,使用时特殊人群需注意;康复训练分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一般人群有肩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训练需兼顾安全与适度。
一、非药物治疗
(一)休息与制动
1.对于一般人群:避免过度使用患病的肱骨部位,例如长时间重复上臂外展、前屈等动作,让肱骨部位得到充分休息,防止炎症进一步加重。比如经常进行上肢劳作的人群,需要减少相关劳作强度。
2.特殊人群:儿童患者要避免过度玩耍导致肱骨部位过度劳累;老年患者本身活动量相对减少,但也需注意避免不必要的上臂频繁活动,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过度活动可能影响炎症恢复。
(二)物理治疗
1.热敷:
一般人群可在炎症初期缓解疼痛等症状,用温毛巾或热敷袋敷于肱骨部位,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
儿童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可选择温度稍低且能让孩子耐受的热度;老年患者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更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烫伤。
2.冷敷:
在炎症急性期,一般人群可以用冰袋冷敷,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冷敷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儿童患者冷敷时要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老年患者皮肤血液循环相对缓慢,冷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局部血液循环过度受抑制。
3.超声波治疗:
一般人群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温热效应等促进肱骨部位组织的修复,改善炎症状况。
儿童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时要注意能量的控制,因为儿童组织对能量的耐受与成人不同;老年患者如果有血管硬化等情况,要在专业医生评估下进行,避免因超声波治疗导致局部血管过度扩张等不良影响。
4.冲击波治疗:
一般人群经过专业医生评估后可进行冲击波治疗,它可以刺激组织修复,缓解肱骨炎相关症状。
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等在进行冲击波治疗前需更谨慎评估,儿童骨骼等组织发育未完全成熟,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要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一般人群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儿童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剂量和禁忌,避免对儿童的胃肠道、肾脏等造成不良影响;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胃肠道疾病、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药物,并注意药物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2.局部外用药物:
一般人群可以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局部外用非甾体抗炎药,直接涂抹在肱骨炎症部位,缓解疼痛和炎症。
儿童患者使用局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涂抹范围和剂量,避免儿童误服等情况;老年患者皮肤可能存在干燥等问题,涂抹时要注意方法,确保药物能有效发挥作用且不引起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
三、康复训练
(一)一般人群康复训练
1.肩关节活动度训练:
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活动,每次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组。通过逐步增加活动度,防止肩关节粘连,促进肱骨周围组织功能恢复。
例如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缓慢将手臂向前抬起,达到最大幅度后保持几秒再放下,然后进行向后、向外等方向的活动。
2.肱骨周围肌肉力量训练:
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肩部前束、中束、后束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进行肩部肌肉的抗阻训练,使用小重量的哑铃等进行训练,增强肌肉力量,稳定肱骨关节。
(二)特殊人群康复训练
1.儿童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家长和专业人员的监护下进行,训练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趣味性的肩部活动训练,如模仿动物摆动手臂等,既保证训练效果又让儿童容易接受。
2.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避免剧烈运动。可以从简单的肩关节小范围活动开始,逐步增加活动度和力量训练的强度,同时要注意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例如老年患者可以先坐在床边,缓慢将手臂自然下垂,然后在他人辅助下缓慢进行肩关节活动,随着身体适应再逐渐增加自主活动的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