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痛咳嗽的常见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咽喉部异物(多见于儿童)、过敏因素(季节性或食物过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或干燥环境);伴随发热、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不同症状可能提示不同相关疾病;一般人群需休息饮水、避免刺激因素,儿童需针对异物或过敏情况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需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应对。
一、常见原因
(一)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多种病毒可引起喉咙痛咳嗽,如普通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等。普通感冒病毒感染较为常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的喉咙痛咳嗽往往起病急,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如高热、头痛、乏力等,在流感流行季节更需警惕。
细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的引起喉咙痛咳嗽的细菌病原体之一,可导致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多在劳累、受凉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链球菌感染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引发风湿热等并发症。
(二)咽喉部异物
多见于儿童,尤其是3-10岁儿童,常因口含小物件玩耍时不慎误吸导致。异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喉咙痛、咳嗽,且咳嗽往往较为剧烈,呈刺激性干咳,若异物较大或位置特殊可能影响呼吸。
(三)过敏因素
季节性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如春季和秋季,花粉过敏者接触花粉后可出现喉咙痒、痛并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同时可能伴有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食物过敏:某些人食用特定食物后可发生过敏反应,累及咽喉部时出现喉咙痛、咳嗽,常见的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海鲜、坚果等,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
(四)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的空气中,如含有大量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环境中,粉尘和有害气体刺激咽喉部黏膜,可引起喉咙痛、咳嗽。例如长期生活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或雾霾天气频繁时未做好防护的人群。
干燥环境:空气过于干燥时,咽喉部黏膜水分丢失过多,可导致咽喉部黏膜干燥、受损,出现喉咙痛、咳嗽,尤其在秋冬季节室内暖气开放、空气湿度较低时常见。
二、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判断
(一)伴随发热
高热伴喉咙痛咳嗽:若体温超过39℃,同时喉咙痛剧烈、咳嗽伴有脓痰,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或流感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除高热外,全身症状明显,儿童感染流感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低热伴喉咙痛咳嗽:体温在37.3-38℃之间,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肺结核等疾病,肺结核多见于有结核病接触史、免疫力低下人群,除喉咙痛咳嗽外,还可能伴有盗汗、乏力、消瘦等症状。
(二)伴随声音嘶哑
喉咙痛咳嗽伴声音嘶哑,可能是急性喉炎,儿童急性喉炎较为危险,因为儿童喉部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更容易发生喉梗阻,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成人急性喉炎多与用声过度、感染等因素有关。
(三)伴随呼吸困难
喉咙痛咳嗽伴呼吸困难,可能是咽喉部异物梗阻、急性会厌炎等情况。急性会厌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可导致喉部梗阻,危及生命,需立即处理。
三、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休息与饮水: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多喝水,保持咽喉部黏膜湿润,缓解喉咙痛症状,每天饮水量可在1500-2000ml左右。
避免刺激因素:避免吸烟、饮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会加重喉咙痛咳嗽症状。远离污染环境,雾霾天气外出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左右。
(二)儿童人群
异物情况:对于怀疑有咽喉部异物的儿童,应立即停止进食,避免强行喂食或拍打背部等不当处理,尽快就医,通过喉镜等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并取出。
过敏情况:明确为过敏因素引起的喉咙痛咳嗽,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食物过敏者明确过敏食物后严格禁食。
(三)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喉咙痛咳嗽时,需注意观察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因为喉咙痛咳嗽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同时,老年人用药需谨慎,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
孕妇:孕妇出现喉咙痛咳嗽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调整饮食、增加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若症状严重需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