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症状表现、检查手段、病史来辨别胃痛相关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症状上胃溃疡多为餐后痛、部位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常为空腹痛、部位偏右,胃炎症状不典型;检查手段中胃镜可观察病灶及取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对相关胃病诊断治疗重要;病史方面需考虑既往溃疡史、手术史及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对胃病的影响。
一、根据症状表现辨别
(一)胃痛性质与部位
1.胃溃疡:多为餐后痛,疼痛部位常在剑突下偏左,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一般进食后疼痛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逐渐缓解,有明显的节律性,即进食-疼痛-缓解。例如,有研究表明约半数胃溃疡患者具有这种典型的节律性疼痛表现。
2.十二指肠溃疡:常为空腹痛,疼痛多在空腹时发作,如饥饿时、夜间痛较为常见,疼痛部位多在剑突下偏右,疼痛性质类似胃溃疡,表现为隐痛、胀痛等,进食后疼痛可缓解,其节律性为疼痛-进食-缓解。临床观察发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胃炎:胃炎引起的胃痛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钝痛等,疼痛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能与饮食、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较轻,有的可能较为明显,但缺乏像溃疡那样典型的节律性。
(二)伴随症状
1.胃溃疡: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溃疡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表现,提示溃疡可能有血管破裂等情况。
2.十二指肠溃疡: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也可能出现反酸、嗳气等,严重时也可出现出血相关表现,如呕血、黑便。另外,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腹胀等表现。
3.胃炎:胃炎患者除了胃痛外,可能伴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还可能伴有口臭等表现。一些特殊类型的胃炎可能有其特定伴随症状,如腐蚀性胃炎多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会有剧烈呕吐、腹痛等表现。
二、通过检查手段辨别
(一)胃镜检查
1.胃溃疡:胃镜下可见胃黏膜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病灶,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平坦,表面可能覆盖有白苔或黄苔等。通过胃镜还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溃疡是良性还是恶性等情况。例如,病理活检可以确定是否有癌变等异常病变。
2.十二指肠溃疡:胃镜下可见十二指肠黏膜有溃疡病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覆有白苔等。同样可以进行病理活检来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3.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等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则可见胃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细平坦,黏液变薄等表现。通过胃镜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等变化可以初步判断胃炎的类型。
(二)幽门螺杆菌检测
1.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对于这些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这些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胃炎的常见病因。对于儿童患者,尿素呼气试验相对较为安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剂量的操作;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也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三、结合病史辨别
(一)既往病史
1.有长期溃疡病史者:如果患者既往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再次出现类似症状时,要考虑溃疡复发等情况。例如,一位有多年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近期又出现空腹时剑突下偏右疼痛,进食后缓解的情况,要高度怀疑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2.有胃部手术史者:如曾经做过胃大部切除术等胃部手术的患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时,可能是术后并发症等引起,需要考虑残胃炎、吻合口溃疡等情况。比如术后数年出现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要结合手术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二)生活方式相关病史
1.长期饮食不规律者:长期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等饮食不规律的人,容易患胃炎等胃病。例如,一些经常应酬、饮食无规律的人群,患胃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2.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容易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胃炎、胃溃疡等。这类患者在出现胃部不适时,要考虑药物相关的胃黏膜损伤因素。对于老年人等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胃部情况,因为老年人胃黏膜本身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药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