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引起,有相应症状表现,发病原因涉及感染、环境等多因素,不同人群有特点及影响,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预防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环境卫生、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增强免疫力。
一、定义
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慢性咽喉炎则常由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长期过度用嗓、吸入有害气体、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导致。
二、症状表现
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常先有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表现。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
慢性咽喉炎:病程较长,症状相对较轻,主要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可伴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还可能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有较多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等。
三、发病原因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感染咽喉部引发炎症。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并发急性咽喉炎。
细菌感染:主要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容易侵入咽喉部导致感染,引发急性咽喉炎。
环境因素
长期过度用嗓:如教师、歌手、主持人等职业人群,由于长时间用嗓,咽喉部黏膜容易受损,从而增加咽喉炎的发病风险。
吸入有害气体:长期处于含有粉尘、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的环境中,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炎症反应。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PM2.5等污染物可刺激咽喉部,导致咽喉炎的发生或加重病情。
其他因素
鼻腔鼻窦慢性炎症:鼻腔、鼻窦的炎症可导致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长期刺激咽喉部黏膜,引发慢性咽喉炎。例如,慢性鼻窦炎患者常伴有咽喉炎的症状。
过敏因素: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可引起咽喉部黏膜的过敏反应,导致咽喉炎。
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等,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容易诱发咽喉炎。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的咽喉部黏膜较娇嫩,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感染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患咽喉炎时,除了有成人咽喉炎的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因为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表现,而且儿童的咽喉腔相对狭窄,炎症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较为严重的情况,需要家长密切关注。
成年人:成年人如果长期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等,会增加咽喉炎的发病几率。另外,成年人在工作压力大、疲劳等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诱发咽喉炎。
老年人:老年人咽喉部黏膜逐渐萎缩,免疫力下降,同时可能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患咽喉炎后恢复相对较慢,而且容易反复发作。
五、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等检查设备观察咽喉部的黏膜情况,如是否有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从而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咽喉炎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对于怀疑有细菌感染的急性咽喉炎患者,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的初步判断,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或血清学检查等。
六、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用嗓,用嗓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多饮水。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刺激咽喉部黏膜,应尽量戒烟限酒。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以维持机体良好的抵抗力。
注意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可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在有粉尘或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及时治疗鼻腔、鼻窦、口腔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控制全身慢性疾病,以减少对咽喉部的不良影响。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坚持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