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疾病可导致后背痛,消化系统疾病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会因各自发病机制出现后背痛;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可因神经传导等机制引发后背痛;骨骼肌肉系统疾病里脊柱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背部肌肉劳损也会造成后背痛,不同疾病有不同诱因、发病特点及相关风险等。
一、消化系统疾病
1.胃溃疡
发病机制: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当胃溃疡处于活动期时,溃疡病灶可能会刺激周围神经,疼痛可向左肩、背部等部位放射。研究表明,约10%-15%的胃溃疡患者会出现后背痛的症状,这是因为内脏神经的牵涉痛特点,胃溃疡病灶的刺激通过神经传导,会引起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多于女性,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对于有长期胃溃疡病史且出现后背痛加重的患者,需要警惕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2.十二指肠溃疡
发病机制: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同样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后背痛的机制与胃溃疡类似,也是通过神经牵涉痛。一般来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出现后背痛的概率相对胃溃疡略低,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另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是重要诱因。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等会增加发病风险。如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后背痛突然加剧,要考虑溃疡出血、穿孔等情况。
3.胰腺炎
发病机制: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胰腺自身及其周围组织产生消化作用。重症胰腺炎时,炎症可波及腹膜后神经组织,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表现为后背痛。慢性胰腺炎也可能出现后背痛的症状,是因为胰腺组织的纤维化、胰管梗阻等导致神经受刺激。胰腺炎的发病与胆道疾病(如胆结石)、大量饮酒、高脂血症等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和有胆道疾病史的人群更易患病。对于胰腺炎患者出现后背痛,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重症胰腺炎病情凶险,可能危及生命。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心肌梗死
发病机制: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部分患者疼痛可不典型,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等部位,表现为后背痛。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肩部、背部的神经传导有交叉,心肌缺血缺氧产生的代谢产物刺激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后背痛。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中老年患者出现后背痛,同时伴有胸闷、胸痛、心悸、出汗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需立即就医,因为心肌梗死的预后与就诊时间密切相关,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2.心绞痛
发病机制: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等部位,表现为后背痛。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是常见诱因。对于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出现发作性后背痛,伴有胸闷等症状,要考虑心绞痛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心电图等以明确诊断。
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1.脊柱病变
发病机制:颈椎病如果压迫神经根,可能会引起肩背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后背。例如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等原因,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包括后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也可能引起腰背部及下肢疼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后背痛。脊柱病变的发病与长期不良姿势(如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年龄增长导致的脊柱退变等因素有关。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中老年人更容易患病。如果是脊柱病变引起的后背痛,一般会有相应脊柱部位的压痛等体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颈椎或腰椎CT、MRI)可明确诊断。
2.背部肌肉劳损
发病机制:长期劳累、不良姿势等可导致背部肌肉慢性劳损,肌肉紧张、痉挛,引起后背疼痛。这种疼痛一般与消化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后背痛不同,多为酸痛、胀痛等,活动后可能加重,休息后缓解。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长期保持不良坐姿等人群易患。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由于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背部肌肉劳损导致后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