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点凉就打喷嚏常与过敏性鼻炎相关,过敏性鼻炎有流鼻涕、鼻痒、鼻塞等其他症状,可通过病史采集、过敏原检测诊断,需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感冒鉴别,有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遇点凉就打喷嚏与过敏性鼻炎的关联
遇点凉就打喷嚏是过敏性鼻炎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引起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当人体接触到如花粉、尘螨、冷空气等过敏原时,鼻黏膜会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等症状,遇凉刺激可能诱发或加重这种打喷嚏的情况。
(一)过敏原相关因素
1.花粉:不同季节有相应的花粉过敏原,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等,在接触后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导致打喷嚏。对于有花粉过敏史的人群,在花粉传播季节,即使是稍微变凉的天气,也可能因花粉的存在而诱发打喷嚏。
2.尘螨:尘螨是室内常见的过敏原,在室内环境中,温度、湿度等微小变化可能影响尘螨的活动,当人体接触到尘螨相关过敏原时,遇凉也可能出现打喷嚏症状。例如,在空调房间温度稍有下降时,尘螨分布情况变化可能刺激鼻黏膜引发打喷嚏。
3.冷空气:冷空气作为一种物理性刺激因素,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鼻黏膜比较敏感,当受到冷空气刺激时,容易引起神经反射性打喷嚏。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明显,遇凉就更易诱发打喷嚏。
二、过敏性鼻炎的其他症状表现
1.流鼻涕:多为清水样鼻涕,这是因为过敏反应导致鼻黏膜分泌亢进,大量水样分泌物从鼻腔流出,在遇凉等刺激下可能使流鼻涕症状更明显。
2.鼻痒:患者常感觉鼻腔内瘙痒不适,这种瘙痒感可能促使患者频繁打喷嚏,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遇凉后,鼻痒与打喷嚏相互关联。
3.鼻塞: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等因素可导致鼻塞,轻重程度不一,鼻塞也可能因遇凉等刺激而加重,影响患者的呼吸等功能。
三、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与鉴别
1.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出现的时间、与接触过敏原及环境温度变化等的关系,家族中是否有过敏性疾病史等。例如,了解患者是否在特定季节、接触特定环境后出现症状,这对于判断是否为过敏性鼻炎很重要。
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过敏原。比如皮肤点刺试验,就是将常见过敏原提取液点刺皮肤,观察皮肤反应来判断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有助于确定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因素,从而更好地解释遇凉等刺激下打喷嚏的原因。
2.鉴别诊断
血管运动性鼻炎:也可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但血管运动性鼻炎的诱发因素多与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非特异性刺激有关,与过敏原接触关系不似过敏性鼻炎那样明确,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过敏原检测等可进行鉴别。
感冒:感冒也会有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但感冒一般还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病程相对较短,而过敏性鼻炎多为反复发作,全身症状不明显,可通过这些特点进行鉴别。
四、过敏性鼻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及针对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非药物干预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尘螨的床上用品等。在遇凉天气时,更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例如在花粉季节天气转凉时,及时关闭窗户等。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打喷嚏等症状。对于儿童等人群,要选择合适的鼻腔冲洗器具和溶液,注意冲洗的方法和力度,避免造成鼻腔损伤。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遇凉打喷嚏时,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空气流通差的环境中。在选择鼻腔冲洗等干预措施时,要使用儿童专用的温和产品,家长要监督并正确帮助儿童进行操作,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患过敏性鼻炎遇凉打喷嚏时,要注意保暖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时要更加谨慎。例如鼻腔冲洗时,要避免因冲洗不当导致耳部不适等情况,如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病,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处理。
孕妇:孕妇患过敏性鼻炎遇凉打喷嚏时,用药需格外谨慎,非药物干预是更安全的选择。如鼻腔冲洗等,要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冲洗液,同时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环境温度的调节,避免遇凉刺激加重症状。



